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①"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牛是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象征。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爱牛、救牛、颂牛的一个原因。"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画家李可染也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计得失、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③牛是               的象征。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以牛自喻,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④牛是勤奋耕耘、吃苦耐劳的象征。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五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勤来的精彩。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耕耘出来的。

⑤"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牛气冲天"。

(来源:《人民日报》陈凌2021年2月11日第4版,有改动)

(1)阅读全文,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两个合适的四字词语。

(2)梳理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        ;接着,        ;最后,强调成绩的取得、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勤奋耕耘、吃苦耐劳。

(3)下面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补充在文章的第②自然段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他向古代典籍钻探时,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不动声响,无声无闻,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补充论据 论证过程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阅读
乡村教师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分)
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 4分)
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分)

课内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
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
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 、
用文中加点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课外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5分)
最后一课老舍
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良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隆,陵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i艮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剖艮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师“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这两位老师的表现如此相似,他们都遭受了怎样的打击?表现他们怎样的感情(4分)
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反常表现说明了什么? (4分)
请你谈一谈你对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古今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有]铭记。请以爱国名人、爱国名言为目标,做一点资料收集。(3分)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人(至少2人)

其中一位爱国名人的事迹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言或古诗句(一句)

心中有个世界
①总爱一个人悄悄翻开一本诗词集,时光就极静极静地拂着面颊,流过。心沉醉在长短句中,好舒适。于是就有了一个好舒适的名字——境界。
②进入了“境界”,长短句就有了一种音乐流程般的美。读来,满口噙香。顺着音乐流出的是:如七弦古琴的低低哀诉,如吴侬软语的绵绵温柔,如朔风胡马的悲壮,如大漠风沙的豪迈。深山古寺的空灵,天地一沙鸥的浩渺,江湖夜雨的漂泊,银鞍白马的飘逸,尽融于此境界中。
③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出来。窗外下雨——“幕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点燃一盏孤灯——“落叶他乡村,孤灯独夜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皓月当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何止听雨、观灯、弄月?于是都在诗词的感觉中度过。心细腻到了极点,就会变得多愁善感,如那位林妹妹。花开花谢,草青草黄,雁来雁往,都能惹人洒几滴泪珠。然而就在悲伤的一刹间,又感觉一种诗词境界的美,它的名字叫忧郁。
④在古诗词中,好像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中都有一丝淡淡的忧郁。“丁香空结雨中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比黄花瘦”,莫不如此。当读到这些诗词时,细细吟诵品味,于是心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了,好像自己就是那位红楼怨女、天涯游子。
⑤爱品味这种忧郁的滋味,也喜爱那些悲凉的怨歌。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每句话都是一幅画,每幅画都能引发人的许多联想。读它,就如同在清冷月光下长吟,幽深、清远又寂寥。
⑥常有人问我:“你工作之余的生活是什么?”我说:“读古诗词。”于是,一种异样的眼光就无可回避地落在我身上了。古诗词太静,太遥远,静得有些枯燥,遥远得又捉摸不定,但可爱的就是这静,就是这遥远,静中却能激起心上的惊涛骇浪,遥远却能向你心中更深处靠近。
⑦当一本本诗集词集刻在脑中,诗词的精华也融于精神中,忽然发现:不管是在象牙塔内还是飘然于塔外,只要我爱,时光就会静静地流过,拂过面颊。
⑧身外有个世界,杂乱纷繁的世界。心中有个世界,古诗词的世界,静静的,静静的……
请你对第③段“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流出来”中划线的“流”字进行赏析。
古诗词中写“花”或“水”的句子很多,除了作者在文中引用的,请你再写出两例写花或水的古诗词,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例1
例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作者“爱品味这种忧郁的滋味”的原因。
作者心中有个什么样的世界?作者为什么充满深情地赞颂心中的这一世界?(4分)
古诗词中你喜欢读谁的?为什么?结合你的阅读感受谈一谈。

阅读《海燕》文段,完成小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
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
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
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
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自由自
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A(刮压罩)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
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B(愤恨愤激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C(争辩争论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
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D(冲向穿过越过)乌云,翅膀掠起波
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大笑,它又在号叫……
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大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C. D.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一句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有什么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大笑,它又在号叫”
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意思。
请你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设想海燕在高傲地飞翔时会对其他海鸟说些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