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人之用勇,不可不慎
李方刚
①勇敢,可能是人类在动物兽群野蛮争斗时代就拥有的现象,并作为一种精神基因传承到人类时代。所以,无论在哪一种文化中,勇敢都是让人热血澎湃的人生品质和精神力量。不管是善良之人,还是邪恶小人,都对勇敢和勇敢者尊崇有加。然而,勇敢在所有人群中的普适性,却使这种精神容易走向极端,成为莽撞的代名词。孔子关于勇敢的智慧,其深刻意义在于告诫人们勇敢是复杂的。
②孔子认为,真正的勇敢是见义而为,而"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非常推崇勇敢的精神品质,他认为"勇者不惧",乃是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并为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即所谓的仁、智、勇。
③孔子提醒人们的是,"勇"要与"智"相结合,真正的"勇"应该是将"智"融合在内的,可称之"智勇"。在今天的社会,"见义勇为"是值得称道的勇敢之举,但是,如果孔子再世,也不会莽撞地见义勇为,同样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让勇敢和智慧结合起来。孔子的看似不够勇敢的"智勇",值得现代人借鉴。
④勇需要智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勇敢很容易越界,成为一种邪恶的力量,它必须要有正义、道德的关照和约束。历史上,那些拥有权力的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社会道德和正义观,"勇敢"起来的结果就是造反、割据一方,造成生灵涂炭;而那些勇猛有余的普通人,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勇敢"起来的结果,或许就是走上偷盗、危害社会的道路。
⑤对于今人来说,普通人的勇敢尤其需要"义"的指引,很多年轻人容易受到那种不正义的"勇敢者"的吸引,做出伤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前途尽失。
⑥正是出于"义"的考虑,孔子认为人们在好勇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义",勇敢才不会误入歧途。"好勇不好学"的弊端是容易捣乱闯祸。 真正的勇敢,应该经得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也就是说它是"义勇";如果经不起正义和道德的"考验","勇敢"只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越是"勇敢",越是招致灾祸和不幸。
⑦在孔子看来,智慧会最大限度地增强勇敢的力量,而通过"义"的关照和约束,勇敢才能从原始生命冲动的能量,变为一种善的人性力量。
⑧勇敢,不可不慎。
(选自《论勇敢》,有删改)
(1)文中孔子认为 、知者不惑、 是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第③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A. |
《狼》中屠户机智应对尾随他的两只狼,最后勇敢杀狼。 |
B. |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使秦王妥协,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
C. |
《智取生辰纲》中晁盖一行人智用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劫取生辰纲。 |
D. |
《三顾茅庐》中张飞因刘备访诸葛亮两次不遇而口出狂言,要用麻绳将诸葛亮绑来。 |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在"用勇"方面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活在当下
①生活中常听人说,“我当初者大学只差几分,早知道就好好学习了!”“我若是前几年买房子就好了,越等越买不起了……”也常有人这样说,“等我以后有时间了,我就去学一门乐器。”“等我以后退休了,我也到国外长长见识。”前一种人常常沉浸在对过去的惋惜中,后一种人常常沉浸在对未来的渴望里,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因为,过去的已不可挽回,再多的惋惜都是徒增痛苦;未来无法确定,再多的望都是徒增烦忧。我们要跳出怪圈直面现实,时刻牢记:人要活在当下。
②那么,什么叫活在当下呢?顾名思义,就是活在现在,活在今天。我们要抛却过去的顺恼,直面眼前的现实,发现和享受当下的美好,让生命活在我们前进的脚步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验斑斓的人生,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意义。
③活在当下,就要微笑着接纳生活中的不美好。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每个人的当下并不都是划美好的。或者遇到因难,或者遇到挫折,或者到变故,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这些都是整个人生中不遂人底的,是我们所左右不了面对这样的不如意,有的人就会心烦意乱,悲观失望,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有的人就敢于面对一切,能以一份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不美好,即使身处国境,也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北宋时期的苏拭仕途不顺、人生坎坷,却仍不改初心,乐观面对生活。被贬至患州、信州之时,他不仅教化民众,造福了一方百姓,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和一怀旷达的胸襟。活在当下,就应该这样直面当下,不逃避,不退缩,接受生活,笑对人生,在逆境中探索真实的人生,掌握人生的真谛。活在当下,就要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乏美好,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其实,当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④悠品一杯音,轻嗅一货花香,困读一本好书,静看一抹夕阳或看彩云升起,听清风吟唱,游名山大川,观鸟儿飞翔。或相约三五好友,漫聊柴米油盐:或相聚一家き小,享受天伦之乐这些都是隐藏在生活中的美好,活在当下,就莫要错过眼前的风。因此,活在当下,我们就要有一双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爱美的心灵。
⑤活在当下,______.一旦发现了当下生活中的美好,那还等什么?立足当下之美,享受惬意人生。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当下生活竟如此美好,还有什么比尽情享受当下生活更美好的?当下的美好生活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错过了就会成为昨日的风景。趁着身体正好就背起你的行囊,趁着天气晴朗就沐浴阳光,穿上你那件要留到“重要场合”才舍得穿的裙子,把你珍藏的精美餐具摆上今晚的餐桌……在这美好的当下,我们要张开双臂去拥抱它,要敞开心扉去欣赏它,要放松心情去享受它,过好当下生活的每一天。
⑥当然,活在当下并不是只顾眼前,彻底地摒弃过去、无视未来。而是要从过去的遗憾中汲取教训学会珍惜,要从对未来的憧憬中看到希望学会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当下活出美好。
⑦人,要活在当下。活出当下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一直享受当下的美好,定能过好完美精彩的人生。
(原文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中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在选文第⑤段画线处补充一个分论点。
(5)请筒要概述选文第⑥段不能到删除的原因。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DNA存数据
王佳蕾
①“欢迎来到DNA数据保护中心!您现在正在档案室里。”讲解员微笑着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间屋子。仅仅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储藏着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所有数码信息!包括数千亿张家庭相片、自拍文件、影像资料、音乐文件和个人资料。这个场景一点也不“科幻”,就像在硬盘上保据一样,人们已经知道怎么在DNA上保存数据了。2016年4月,著名的好纂鸣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的研发团队宣称自己已经在几段DNA上储存了100万分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
②特艺集团的成就并非创举。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有两个团队将一本300页的书、若干图象、一个PDF文件,甚至声音成功地储存在了DNA上。而这次新奇之处在于第一次成功地把视频资料储存到了DNA上。这也说明现在已经可以在DNA上存储一切数码信息。
③那么,DNA是如何记录视频的呢?特艺集团请来美国基因学家当顾问。他们首先将电影数码化,转化成电脑能识读的二进制语言,也就是转化成一系列0和1的编码。然后研究人员将这些二进制编码转化成由四个碱基(A、C、C、T)构成的DNA编码。得到这串编码后,就能制成相应的DNA序列,井在合成器(一种能自动拼接A、C、C、T的机器)的帮助下,拷贝数千份。这样就获得了DNA片段,它们如头发丝样漂浮在装有液体的玻璃容器里,每份都包含着电影的个片段。
④如今,人关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而储存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在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我们现在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要比人类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预计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一数据量将增长11倍,且这种趋势并无逆转迹象。根据数据储存专业公司易安信的计算,如果用内存为1286B的苹果 ipad Air来储存这些数据,所需的 ipad Airs起来可以在地球到月球之间堆六摞。人类呼唤比现有储存系统更高效的新系统。
⑤DNA合能满足以上需求,数十亿年来・它一直是生物遇传信息的載体。DNA前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因此最具高效性在体积不到一只妈蚁的百分之一的人美细胞核中,DNA包含有35亿对破基,后者是编码遗传信息的最基本的材料。在硬盘上,信息以“字节”(0或1)形式记录,每个字节要占200纳米(0.0002室米)的空间;而在DNA上,记录一个字节只需0、2到0,3纳米
⑥如今,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为了储存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住足球场的数据中心的支持,而目这还很耗电。如果用DNA这种新型载体,只需一个汽车后备阳就能满足它们所有数据的储存需求。
⑦DNA储存的另一张王牌就是它的持久性,只要储藏空间保持冷干燥避光,保存时效就可长达数世纪,甚至更长。人们在冰层里发现了几万年前猛象的DNA,还能成功将其破译出来,就是最好的证明。现有的其他我体,无论是硬盘、CD还是DVD,最多只能保存数十年过了这个期限,首先硬件就会更新换代,再也不到能读取它们的机器了但DNA存就设有此关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一定会有破译编码的技术。
⑧不过DNA储存还无法立印取代硬盘。读取(排序)・尤其是写入(合成)所需的时间还是太漫长了。不仅如比,这两个步骤目前耗密基巨,合成成本可达数百基至数干欧元,
⑨但数十年后,或许DNA储存就会普及。对于没有迫切使用需求的信息,我们就可以考虑用DNA来储存。事实上,DNA储存已经引起了电影公司、博物馆、档室馆,还有诸如亚马逊、Google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
⑩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即于2016年4月宣布,将购买1000万条DNA,用于研究数据储存。这次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
(原文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段落 |
说明内容 |
|
第⑤﹣﹣⑦段 |
DNA储存的特待点 |
② |
② |
||
第 ⑧段 |
③ |
|
第⑨段 |
④ |
(2)选文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⑨段中的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掉?为什么?
但数十年后,或许DNA请存就会普及。
(5)下列说法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2012年,就已经有团队将文字、图象、PDF文件、声音和视频成功地存储在了DNA上。
B.虽然现在我们每年制造出来的数据比人美有文字以来产生的数据总和还要多,但是在未来这种情况会逐渐好转。
C.DNA储存虽有许多优势,但在现有的情况下,还不能立即取代硬盘。
D.只要储空间保持冷干燥,DNA储存的保存时效就可长达数世纪,甚至更长。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瓷器易碎
李磊
①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一只瓷罐,被母亲放在了炕边的木柜子里,罐子里面积攒着家里母鸡下的蛋。母亲一有空闲就会抱出瓷罐,一遍遍地数着鸡蛋的数量,然后或是点头微笑,或是摇头叹息。每过一段时间,鸡蛋积攒得多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变成我的书本或是衣物。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长大了,进城了工作了,成家了。母亲却依旧留在乡下养鸡种地,在她日复一日的摩挲下,那瓷罐上天青色的釉彩虽已有些模糊,却也浸润出了岁月独有的光泽。
②母亲这几年,喜次上了种豆子,红的、黄的、绿的,胖的,瘦的,扁的,只要是豆子她都要高看一眼。母亲在乡下种了七八亩豆地,她在豆子地里劳作时,常常望着远方的城市自言自语:“豆豆,我心疼的豆豆。”豆豆是她孙子的乳名。
③我和妻子工作太忙了,照顾不过来年幼的豆豆,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乡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那只我再熟悉不过的瓷罐。母亲用瓷罐为我们装了十几颗新鲜的鸡蛋﹣﹣﹣﹣﹣她觉得自己家的鸡蛋最有营养﹣﹣﹣﹣﹣又用各种各样的豆子将剩下的空隙填满。她把瓷罐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袋子虔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搂着、抱着直到我家。城里的豆豆刚开始识人辨物对颜色敏感,母亲就让豆豆猜瓷罐里豆子的颜色,豆子被一点点地倒出来,又被点点地装回去。挺有意思也挺没有意思的游戏,祖孙俩整整玩了一天。
④从此,母亲开始了陀螺一样的生活,从早到晩围着豆豆旋转。她的眼里嘴里心里只有豆豆,似乎完全忘记了其他,但我知道母亲偶尔还是会惦念乡下。有一次,母亲带豆豆回农村看她挤出时间收获的豆子。她打开放在墙边的一只口袋,将满满一袋子绿色倒在了地上;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又将满满一袋子红色倒了出来;接着又打开一只口袋……最终,几种颜色的豆子混合成了色彩斑斓的河流,豆豆极喜欢这个游戏,他躺在河流中开心极了。晚上等豆豆睡着后,她一个人慢慢地将那些豆子按照颜色归类,让它们重新回流到了各自的袋子里。我始终不知道,那一次她收拾豆子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
⑤再后来,我的工作不那么忙了,豆豆也上学了,母亲也可以回乡下全心全意地照顾豆子们了。可母亲却仍旧牵肠挂肚、放心不下,她早已习惯了离不开豆豆的生活,于是便固执地选择在豆豆的家和豆子们的家之间往返奔波,从不间断不肯停歇。而每次来的时候,她的怀里总会有那只装着鸡蛋和豆子的瓷器。有时我会想,其实母亲就如同她怀中那一只罐,来的时候盛满了营养、富有生命力,而回程时却变得空无力、空无生机。每一次都是这样,母亲将储备了许久的心力带到城里,在豆豆那个孩子身上消耗得一干二净,然后,再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豆子们的家。那来来回回的路上,只有那个满了又空了的旧瓷罐一直陪着瘦弱的她。
⑥瓷罐终究有些沉,我不愿再让母亲抱着它装鸡蛋和豆子来我。母亲却不听,她不愿让瓷罐闲着,她总说瓷罐要是总闲着不用就容易坏掉。我自然是不相信她的说辞,却也明白她已经习惯了器罐的陪伴,坐在车上时看一看,走在路上时摸一摸,只要瓷罐在,她仿佛就不会那么疲累。即便是在我家,晚上豆豆和母亲睡在一屋,瓷罐也和母亲睡在一屋。豆豆睡在母亲的床上,瓷罐睡在母亲的床下,母亲就喜欢把她的心爱之物全都放在身边,这样睡觉才能安稳香甜。有时候我想,也许在母亲眼中瓷罐跟人是一样的吧。
⑦终于,母亲又抱着一瓷罐鸡蛋和豆子气喘吁吁地来了,我上前接过沉甸甸的瓷罐随手放在地上,却忍不住有些埋怨:“怎么又拿鸡蛋和豆子,不是告诉你别拿了,挺沉的不说,家里也吃不完,上回的还剩着呢,还有上上回的…“不知不觉我的声音大了起来,母亲习惯性地保持沉默,可那件瓷罐却坐不住了,它开口说了话,“轰”的一声,在我和母亲的面前碎裂成片,鸡蛋摔破了壳,流出了黏黏的泪水,脱离了束缚的红色豆子正努力朝远处翻滚…
⑧这件受母亲器重多年的瓷器,为什么碎得这样毅然决然、不可挽留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直到有一天,母亲从乡下返回我家时忘带了钥匙,她竟抱着布袋趴在冰冷的楼梯上睡了一个上午。我突然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答案:她们都早已疲惫不堪,她们已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和这种两地奔波的辛劳,只不过瓷器的性子急了一些。我轻轻摇晃母亲瘦弱的肩膀,将她揽在怀里。我不敢再埋怨她,怕早已年迈的她会像那件瓷器一样脆弱易碎,让我来不及呵护与珍惜。
(原文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为了我们主要做了哪些事?
(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①她把瓷擦得干干净净,小心地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再把布子诚地吊在胸前,一路接着、抱着直到我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母亲得知后一夜没睡,终于狠下心扔下了多下的母鸡和土地,离开了她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一头扎进了纷乱的城市。(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请概括出选文中母亲的形象。
(4)如何理解选文标题的含义?
(5)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6)读了选文以后,请谈一谈你的感悟。
300亿件快递的背后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网购者照例要拆 开这些“厚重”的包装,一样都不会少。一位网店商家曾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尤其是当下生鲜、家具等种类的物品都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车,商家对这些易碎易坏物品更是加倍包装,有时 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
而相关数据表明,2016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 313.5 亿件。如图是《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国家邮政局 2016 年 10 月发布)中的统计数据。
如果按照每件快递需要 0.2 公斤包装材料估算,2016 年全年新增的快递包装垃圾重达 600 多万吨。空气囊、塑料袋等包装物,其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这一物质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 降解。每吨废纸能回炉生产 0.8 吨再生好纸,如果纸箱用一次就扔掉,那么 1 吨纸箱回收后只能再生产 0.8 吨新纸箱,产生的 0.2 吨缺口,只能依靠伐木来补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然而,面对如此天量的快递包装物,目前除对快递运单的保管、存放与回收(销毁)有明确规 定外,针对快递包装的其他部分均没有统一规定要求,任由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处理。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是一大掣肘。“我相信绿色、环保的材料,是每一家物流公司都希望去做的。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成本。”菜鸟网络 CEO 童文红说,“我们做过分析,一只不可 降解的塑料袋是 8 分钱,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价格是它的 4 至 5 倍。谁来为这些环保材料埋单?”目前胶带、包装箱、编织袋等七大类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
2016 年 12 月 23日,记者在成都对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撕下来的透明胶带一点用处也没有,塑料包装袋也特别脏,不赶紧扔掉,难道还要留着?”刚拿了快递的小张说,只要是小件包裹,他都是上楼前就撕开包装,把包装扔掉。另一名网购者小李则表示,如果包装的纸箱干净完整,一般会用来装东西,但塑料包装、填充物和透明胶带,就直接扔了。“如果在家里,爸妈会把废纸箱攒起来卖掉,但我们这代人没这习惯,肯定就扔了。”这两位受访者对快递包装的处理方式,问题的解决需要消费者、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全产业链上各主体共同努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_______;其次,_____;第三,_____.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则需要在源头做好适度包装,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分解或能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有一家卖母婴产品的网店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每个月使用近万米的胶带包装。减少快递垃圾,是电商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如今一些外包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毒害料”用于快递包装后再进入回收,只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节选自《半月谈》2017 年第 2 期,有改动。作者张璇 吴帅帅)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邮政局 2016 年 10 月发布的“2015 年全国快递业包装物大数据”,主要说明我国快递业发 展迅猛,获利巨大。
B.加点的“掣肘”一词,在文中是指绿色包装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快递公司对绿色、环保的 包装材料的使用。
C.目前包装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是因为产业链上各主体如政府部门、电商商家、包装企业等都存在问题。
D.文章举卖母婴产品的网店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商家虽生意繁忙,但仍为消费者着想,诚实 经营,严密包装。
(2)依据文本信息推断文中空缺处省略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出来。(60 字左右)
(3)文章取题为“300 亿件快递的背后”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一)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 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小说●情节梳理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经过 |
心理变化 |
|
第一次 |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
姑且试试﹣①
|
第二次 |
②
|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
○小说●语言品味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 分)
①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说●内容评价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 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