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①③④⑥ | B.②③④⑥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⑤⑥ |
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钠原子失电子变为钠离子 | B.水分子通电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
C.氧离子得电子变为氧原子 | D.氧气受热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
C.当乙为 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两种沉淀 |
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CuCl2 | B.Y可能是Na2SO4 |
C.Y可能是H2O | D.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
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无晶体析出 |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丙 |
D.t2℃时,100g甲物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