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

据此完成4~6题。

4.建设陆港使海港(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A.

缓解交通拥堵

B.

提高通关效率

C.

拓展腹地范围

D.

减少环境污染

6. 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A.

服务外包产业

B.

高科技产业

C.

资源加工产业

D.

前瞻性产业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沿30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后回答1-3题。

1.图中A、B、C三地对应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2.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地势②年太阳辐射量③7月均温 B.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D.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3. B、C两地相比较,在图中②曲线B处出现低值的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图11为某市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29~30题。

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

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最小化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读后回答27~28题。

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人均GDP增速也比徐州快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关于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合理之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经历了“桑基、蔗基、鱼塘→果基、花基、鱼塘”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5~26题。
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

A.乳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引起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技术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国家政策

图10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读图10回答第23~24题。

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c、a、b B.a、b、c C.c、b、a D.b、a、c

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