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 |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
B. |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
C. |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
D. |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
A.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
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
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
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写道:洪秀全考不上秀才,便产生了逆反心理。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洪秀全曾下诏书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 |
B.心理因素是导致其绝对否定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 |
C.反对孔孟诸子百家学说是为了传播资本主义文化 |
D.实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思想上的统一 |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 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
C.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材料体现的是
A.先秦儒学 | B.汉代儒学 |
C.程朱理学 | D.陆王心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