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烧,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三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 kg二氧化碳(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②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
③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
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
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2)用理化知识解释
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以下是有关爱护水资源的一些具体做法:
①洗手洗脸时随时关闭水龙头;②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③洗涤衣物时选用无磷洗衣粉;④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⑤用淘米水浇花;⑥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请你从爱护水资源措施的角度,将上述做法平均分为两类:其中一种分类标准是(1),包括事例有(2)(填序号).
如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仪器
的名称:
(2)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3)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下面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请回答:
(1)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2)操作(填字母序号)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如果过滤时速率很慢,可能的原因是;
(4)晾晒海水得到粗盐是利用的结晶方法.人们可以食用海产品补充元素,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通过一年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规律.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序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
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将其倒扣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水槽中,会出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