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 B. |
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
| C.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
| D. |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
某种氯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这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
B.![]() |
C.![]() |
D.![]() |
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 B.该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 |
| C.该图没法表示出中子的数目 |
| D.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 | B.二氧化锰 | C.液态氧 | D.二氧化碳 |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
| B.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
|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少于4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 |
| D.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汞是由原子构成的。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右图表示了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A.是金属元素 | B.原子序数是26.98 |
| C.元素符号是Al | D.核电荷数是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