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
B. |
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 |
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
D. |
t 2℃时向100g水中加入70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
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
B.酒精、氧气 |
C.氢氧化钾溶液、氯化氢 |
D.水、一氧化碳 |
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有正确的是()
A.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C.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
D.实验时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
可以鉴别蒸馏水、稀盐酸、石灰水的试剂
A.氯化钠溶液 | B.碳酸钠溶液 | C.稀硝酸 | D.紫色石蕊试液 |
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因此原子不可再分 |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