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生活经验到定性实验,再到定量实验,科学方法的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材料一:公元前,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是由火、空气、土和水四种元素组成的,他把元素定义为其他物体可以分解成它,而它本身不能再分割成其他物体。

材料二:17世纪,玻义耳认为元素是只能通过实验证明不能再进一步分解的物质。他把严密的定性实验方法引入科学中,认识到“混合”和“化合”的不同,把“混合”叫“机械混合”,把“化合”叫“完全混合”。

材料三:18世纪,卡文迪许用酸与金属反应得到“易燃空气”,这种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小露球。拉瓦锡知道后,进行定量实验,发现“易燃空气”与“氧”化合生成水的质量两种气体消耗的质量,从而得出水是两种气体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混合”后的物质,其类别属于纯净物中的       

(2)材料三作为“水不是一种元素”的证据,应在“?”处填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则它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 0.1%),92g酒精与g水中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①水银②水蒸气③氯酸钾④液氮⑤过氧化氢溶液⑥一氧化碳⑦人体呼出的气体
⑴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⑵属于单质的(用化学式填写,以下同);⑶属于氧化物的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 氧气、氖气、氢气、二氧化硫”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2)相同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
(3)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4)能引起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划虚线处内容: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确保大灾后无大疫,医务人员在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液,其中有“含氯元素的消毒液”,如氯元素为+4价的二氧化氯,但是受热的二氧化氯很容易发生爆炸性分解,2个二氧化氯分子分解生成2个氧分子和一个氯分子;还有一种消毒液叫次氯酸钠,其水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另外他们还大量使用了0.5﹪过氧乙酸溶液作为消毒杀菌剂,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①氯化钠(NaCl)②铜片(Cu)③二氧化硫(SO2)④硫酸(H2SO4)⑤氢气(H2)⑥富勒烯(C60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