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题文】 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

B.【题文】图21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_______。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_______。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

C.【题文】张家界市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图22为"武陵源景观图",图23为"湖南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湖南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

(2)湘北长沙-张家界-凤凰古城沿线的旅游资源深受游客喜爱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武陵源景区孤峰林立,欣赏这类景观采取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

(4)开发湘北旅游线路,对湖南省旅游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_______。

D.【题文】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24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冲积扇。如图为“某地地形及规划铁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给定图例符号标出陡崖位置,并写出判断理由。

(2)描述图中冲积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3)从地貌角度,分析图中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如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磨坊是利用水能进行谷物加工的小型生产车间。波兰维斯瓦河下游位于波德平原,年降水量不足 500mm 。从12世纪开始,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沿河(溪)流建设了大量水磨坊,自18世纪末以来水磨坊逐渐被废弃。随着土地资源大规模开发,耕地面积增囤,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该地河流水文水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图1示意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分布。如图2示意水磨坊景观。

(1)指出早期在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建设水磨坊的有利条件。

(2)说明自18世纪末以来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逐渐被废弃的原因。

(3)针对水磨坊被废弃的现状,请提出水磨坊景观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如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说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蕴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要求:材料与原理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