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世纪初,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制纯碱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侯氏制碱法,生产出Na2CO3的同时得到副产品NH4Cl,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实验测得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100g的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
B.t1℃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C.t2℃时,Na2C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将t2℃的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NH4Cl晶体析出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多植树造林 |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
| C.工厂废水直接排放 | D.工业废气高空排放 |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 B.镁带燃烧 | C.滴水成冰 | D.瓷碗破碎 |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 A.用等质量氯酸钾分别制取氧气 |
| B.加热试管中一定质量的碱式碳酸铜 |
| C.向一定质量硫酸铜溶液中加铁粉至过量 |
| D.质量相同且过量的锌和铁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物质 |
X |
Y |
Z |
W |
| 反应前质量/g |
10 |
2.2 |
16.2 |
0.9 |
| 反应后质量/g |
a |
4.4 |
8.1 |
1.8 |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