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 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 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 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
B.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
C.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
D.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
B. |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
C. |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
D. |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
B. |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C. |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
D. |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
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祖和,魏胶州刺史。父璠,周隋州刺史。诞少刚毅,有器局。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高祖受禅,为兵部侍郎。数年,出为鲁州长史。开皇中,复入为比部、刑部二曹侍郎,俱有能名。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
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明年,迁尚书右丞。俄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寻转尚书左丞。
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朝廷盛选僚佐,前后长史、司马,皆一时名士。上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及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用谘议王颉之谋,发兵作乱。诞数谏止,谅不纳。诞因流涕曰:“窃料大王兵资,无敌京师者,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如更迁延,陷身叛逆,一挂刑书,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请。谅怒而囚之。及杨素将至,谅屯清源以拒之。谅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相与协谋,闭城拒谅。谅袭击破之,并抗节而遇害。帝以诞亡身徇国,嘉悼者久之,下诏曰:“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性理淹通,志怀审正,效官赞务,声绩克宣。值狂悖构祸,凶威孔炽,确殉单诚,不从妖逆。虽幽絷寇手,而雅志弥厉,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众寡不敌,奄致非命。可赠柱国,封弘义公,谥曰明。”子无逸嗣。
(节选自《隋书·皇甫诞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转尚书左丞寻:不久 |
B.愿察区区之心区区:自得的样子 |
C.谅屯清源以拒之屯:驻扎,驻守 |
D.值狂悖构祸值:遇,遇到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 |
B.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 |
C.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 |
D.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诞颇有气度,深受重用。高祖即位后,就让他做了兵部侍郎;后来他又任鲁州长史等职,有贤能的名声。 |
B.皇甫诞为政有能,深受敬重。高祖封他做并州总管司马,府中的政治要事,他都一一征询各方意见,为此杨谅很敬重他。 |
C.皇甫诞心明大理,直言劝谏。杨谅发动叛乱,皇甫诞极力劝阻,为其分析形势,并劝告他恪守臣子节操以保得长寿和荣华。 |
D.皇甫诞守节而死,尽享哀荣。他反对杨谅反叛,与之作战而死,死后隋炀帝下诏书嘉奖他,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明年,迁尚书右丞。俄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
(2) 虽幽絷寇手,而雅志弥厉,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罩,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其蠹民已甚 蠹:损害 |
B.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劝:劝告 |
C.夫可则因因:沿袭 |
D.顾以亲抑之可乎顾:难道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
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
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
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面对鄜延路金明寨失陷要诛杀全军的情况,他也以理说事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
C.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2)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
冯唐传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老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太史公曰: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冯公近之矣。
【注】毂:gǔ 车轮的中心部分。阃:kūn 郭门的门坎。这里指朝廷以内。 彀:gòu 张满弓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官率将,善李牧善:友善 | B.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主:主要 |
C.是以兵破士北北:败北 | D.独无间处乎?间:私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冯唐“不偏不党”的一组是()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唐具以实对 ③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④鄙人不知忌讳 ⑤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⑥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A.② ④ ⑥ | B.① ③ ⑤ | C.① ② ⑤ ⑥ | D.② ③ ④ 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A.冯唐敢于直言,曾当众让文帝难堪过。 |
B.冯唐侍奉过文帝、景帝、武帝,九十余岁才罢官不做。 |
C.冯唐据理陈辞,终于让文帝赦免了魏尚。 |
D.冯唐以孝著名,为人正直,不偏不党。 |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 | B.问征夫以前路 | C.莫之夭阏 | D.复驾言兮焉求? |
用“/”给下面的一段文言文文字划出停顿。(不少于5处3分)
交 友 之 道 难 矣 人 当 意 气 相 得 时 以 身 相 许 若 无 难 事 至 事 变 势 穷 不 能 蹈 其 所 言 而 背 去 者 多 矣 况 既 死 而 能 养 其 亲 乎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②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民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日:“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日:“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日:“一暑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日:“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麝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粟欲堕。忽闻客大呼日:“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技击技击:武术。 |
B.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好事:喜欢武事。 |
C.时座上有健啖客健啖:善于说话。 |
D.饮食拱揖不暂去拱揖:拱手作礼。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
B.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
C.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
D.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铁椎身怀绝技。大铁椎虽然容貌很丑陋,但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他右腋下夹着,吃饭和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 |
B.大铁椎性格豪迈。和陈子灿一起睡觉,夜半时,说走就走;与强盗恶战后,一声“我走了”,便绝尘而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
C.大铁椎勇猛过人。星夜决斗时,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十多个强盗,大铁椎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顷刻四面仆地,多人被杀。 |
D.大铁椎侠肝义胆。他看不上徒有虚名的宋将军,但也不愿因自己的灾祸而牵连宋将军;与强盗大战前,他把宋将军送上空堡,并叮嘱其“但观之,慎弗声”。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2)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论:议论 |
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俾:使 |
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执:逮捕 |
D.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叩:询问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
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
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 |
D.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