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长歌行》)
阅读《龟虽寿》,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④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担】放下担子。③【颔】点头。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C.走送之 走:行走 D.礼愈至 至:周到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弗之怠
C.益慕圣贤之道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4)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5)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6)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下榻:指留宿处。行杯:浮杯,流觞。回:回荡,摆动
(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
(2)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第二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