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鹧鸪天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代诗文赏析阅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气势和____________景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金陵三迁有感①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②,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五六两句中的“唤酒”“愁人”与开头两句中的“憔悴”“多情”相呼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
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 蓬蒿:两种野草。③ 直待:直等到。
④ 凌云:高耸入云。⑤始道:才说。
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2 分)
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寓意,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