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 高谈阔论。 |
B. |
他们俩在学校里关系密切,时常形影不离, 摩肩接踵。 |
C. |
小说《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 抑扬顿挫。 |
D. |
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 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沉浸式的舞台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 |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无误的一项()
A.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
C.北京地铁票价要涨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票价将要涨多少?阶段性票价标准将如何实施? |
D.每年春节,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 |
阅读下面文段,选出修辞赏析恰当的一项()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凘凘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张晓风《春之怀古》
注:凘凘然,解冻时流动的冰的样貌。
A.文段中用“撑不住了”“笑成”等词语,赋予春天以人的行为,不仅生动地写出了春来时,山头积雪消融的场景,还传递出春回大地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
B.文段中用“凘凘然的歌”作比,写出了春来时积雪逐渐融化的过程,写出了春水从山顶流到山脚再流到村落的欢快情形。 |
C.文段中用“唱入……”的排比句式,写出雨落天地间,滋养万物的情景。 |
D.文段中用“新翻的棉被”作比,写出了春来时,大地被春雨浸润过的柔软。 |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期盼——不期而遇 解说:两个“期”字意思不同,“期盼”的“期”是“盼望,希望”的意思;“不期而遇”的“期”是“约定”的意思。 |
B.厉害——声色俱厉 解说:两个“厉”字意思不同,“厉害”的“厉”是“凶猛”的意思;“声色俱厉”的“厉”是“严肃”的意思。 |
C.谋生——不谋而合 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生”的“谋”是谋求、寻求的意思。“不谋而合”的“谋”是“商议”的意思。 |
D.筹备——略胜一筹 |
解说:两个“筹”字意思相同,都是“谋划”的意思。
请从下面各项中,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夕阳西下,落日将它的余晖尽情挥洒在沙滩上。夜暮中的海滩,则宛如一位娇羞的少女,蒙着一层桔红色的薄纱。 |
B.由于今年是一些省份实施异地高考政策(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异地报名参加高考)的首年,一些曾是高考移民重灾区的省份都纷纷表明:将严格审查高考考生的报名资格,以力保考试的公平性。 |
C.若有闲暇,可骑一辆单车,外出走走,赏流水淙淙,听微风低语,亲近自然,随意行止;可捧一本好书,悠然品读,时而闭目遐想,时而拍案称好,遨游古今,思接千载。岂不惬意? |
D.虽然已经回到北京有一段时间了,可那太平洋上热带岛屿——巴厘岛所拥有的绮丽风光和独特的美景,仍历历在目。 |
请从下列各组词语中,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庇护bì hù刹那chà nà忽略hū luè牵强附会qiān qiáng fù huì |
B.恣意zì yì逮捕dǎi bǔ乘客chéng kè载歌载舞zǎi gē zǎi wǔ |
C.坎坷kǎn kě怪癖guài pǐ粗犷cū guǎng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
D.伫立chù lì愚昧yú mèi脸颊liǎn jiá谆谆教诲zūn zūn jiào hu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