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英雄历史】
对联一 |
斧头劈开新世界 |
镰刀割断旧乾坤 |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
||
对联二 |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
||
对联三 |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
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
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
C.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 |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 |
名著阅读
⑴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
B.老舍的《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穿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行。 |
C.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濒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
(2)某海报上写着“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请简要概述与此相关的名著情节。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重复了,删除其中一个即可。) |
B.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方法。(“态度”和“明确”搭配不当,把“态度和”删去。) |
C.改革开放后,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主谓配搭不当,把“改善”改为“改良”) |
D.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语序不当,产生歧义,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 B.①②⑤④③ | C.⑤②①④③ | D.①⑤③②④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B.《核舟记》选自明代魏学洢所编辑的《虞初新志》。 |
C.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
D.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