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打疫苗

社区要制作一组"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的科普展板,希望进行疫苗科普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疫苗接种实时数据(截至5月30日)


全球

中国

累计接种

18.7亿剂

6.2亿剂

较上日新增

2785.5万剂

1798.3万剂

每百人接种

24.04剂

43.14剂

(来自凤凰网)

材料三

我们的身体具有"获得性免疫"的防御机制,即一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之后就不易再次感染。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大致分为5类(见下表)。

疫苗类型

主要特征

研发公司

灭活疫苗

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国药集团、科兴中维

重组蛋白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病毒刺突蛋白质

智飞生物

DNA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病毒基因的DNA

艾棣维欣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

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入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

康希诺生物

RNA疫苗

将病毒的RNA包裹于纳米颗粒(脂质体)中接种

复兴生物

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会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还是像麻疹疫苗那样一生仅接种一到两次。

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不能认为疫苗将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力后,传染病不再出现新的流行。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免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有人认为当六七成人获得免疫力后,便能够建立群体免疫。这一比例是以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2.5~3个人(基本传染数)作为假设条件计算而得。

(节选自《如何防范新冠病毒》,载《科学世界》2021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研发企业

国药集团

科兴中维

康希诺生物

接种程序

2剂次,间隔14~28天

1剂次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良反应率低

皿期临床

试验结果

总体保护效力79.3%

中重症保护效力99.5%

总体保护效力50.65%

中重症保护效力100%

总体保护效力65.28%

中重症保护效力90.07%

(来自澎湃网)

材料五

在中国,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彻底成为了回忆。不过,在逐渐恢复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危机潜伏。

新冠疫苗的低接种率,就是潜在的危机之一。截至4月15日,中国大陆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在10%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个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敢打开国门"。他呼吁,必须尽快地接种疫苗,"一定要在秋冬季以前,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上去,我们就争取了主动"。

(节选自《新冠疫苗"入世"后》,载(南风窗)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疫苗接种现状"展板上,把材料一和材料二放一起,可以达成的一个目的是   

A.

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保持稳定,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B.

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C.

表明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进度比中国快,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D.

表明我国每百人接种剂数超过全球平均数,让人们明白新冠肺炎不再流行。

(2)"疫苗知识知多少"展板上,要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请依据上述材料解答。

①打了新冠疫苗,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吗?

②打一针的新冠疫苗与打两针的疫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热点话题对对碰"展板上,要回应"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若用材料三画线处的信息来回应,你认为对相信传言的人可能产生哪些作用?结合画线处回答。

(4)在最后一块展板上(如右图),需要一段文字对"我们为什么打新冠疫苗"这一话题进行阐述,引领人们理性思考。请综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社区拟写这段文字。

要求:

①多角度阐述,科学合理,逻辑清晰,有正面引导作用;

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字左右;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哀号。
——法布尔《绿色蝈蝈》
题:这是《绿色蝈蝈》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讲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屋子里静极了。②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张之路《羚羊木雕》
题:划线①与②分别表现了奶奶什么样的心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题:结合原文从写景角度说说这个文段的作用

关于“微信”的主题阅读
【微信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用户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曾在27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有消息称微信将对服务类公共账号收费。
【微信生活】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想必在7月22日上午经历过微信网络故障之后,人们对这句微信的广告语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长达数小时的故障期内,很多人在不停地用手机尝试登陆微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小伙伴们”失去了联系;尽管传统通讯方式电话和短信平台全都畅通无阻,但他们似乎更习惯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跟朋友们互通有无。有句俏皮话说的是“这世界分为用微信和不用微信的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用微信的人”的行列。
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全民写作”真正成为可能,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写作”无时无处不在。短小迅捷的微博一度超越博客,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络交流平台,然而140个字的长度限制,似乎使微博更适合发布直截了当的观点和看法,却不适合“讲故事”和阐释意义。结合了即时通讯和图文共享功能的微信应运而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数据显示,现在全国的微信用户已突破4亿,专家预测,这个数据在本年底将达5亿。每天有大量的文字在微信朋友圈之间流传,不限体裁,不拘长短,或发布个人生活动态,或交流内心感悟,或转帖佳作段子,“奇文共赏之”。而这些作品在第一时间被朋友们读到,其影响在传播中不断扩大,微信写作已不容忽视。(节选自《中国经济网》)
【焦点访谈】
今年以来,通过微信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据统计,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杭州警方共接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案件近20起。 有网友就这样说,“微信微信,只能微微信。”一个个案例提醒人们,微信在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使用时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不被侵害,这是使用者、运营商和相关管理部门都要面对的新课题。(2012年12月10日——焦点访谈)
从“微信简介”、“微信生活”两部分中可以看出微信有什么优势?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拥有超过6亿用户,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在27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 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B.微信已经后来居上,超越微博成为最多人使用的网络交流平台。
C.如你所见,“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是指微信用户每天有大量的不限体裁、不拘长短的文字在朋友圈之间流传,或发布个人生活动态,或交流内心感悟,或转帖佳作段子。
D.只要有警察在,使用微信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右图为微信开启页面,请结合材料探究其设计内涵。

在微信里,“摇一摇”能找到跟你同一时刻摇晃手机的人,如彼此愿意,就能加为好友相互聊天,如果你身边有人热衷于玩这样的游戏,结合“焦点访谈”,你会提什么建议?

顺便的爱,最好的爱(14分)
鲁小莫
①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目光在来者中逡巡,她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
②她想起来,女孩是她赞助的一名贫困女生。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资料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一对一的赞助方式,是每年付出1200元钱。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赞助她。女孩和奶奶住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离学校距离远不说,地下室里阴暗潮湿。她想起了自己的另一套住房。房子很小,一室一厅,嫌出租麻烦,就一直空着。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这套小房子里。 一年1200元钱的赞助费,对她来说不过一件衣服、一顿饭钱而已。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房子又有人照顾,一举两得。
③可作为一名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机。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策划,于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接过她手中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她和女孩母女一样促膝交谈…… 节目录制得很成功。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生意额直线上涨。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心里暗暗叫好。
④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她也就闭了嘴。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⑤她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她没有开口,女孩先笑了,说:“阿姨,喝口粥。”打开保温桶,一股清香溢出来:白米,红豆,大枣,莲子……八宝粥袅袅冒着热气,她的肚子在那一刻咕咕叫起来。
⑥每天早上女孩都来送粥,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上,爱人要照顾儿子,又要送儿子去幼儿园,忙得不可开交。女孩的参与,直接帮他们家解决了一大难题。可她隐隐不安:学生时间紧张,她耽误女孩太多时间了吧?女孩却安慰她:“阿姨,不碍事的,医院在家和学校之间,我顺路。我也要吃早餐,给您送来,只是顺便而已……”
⑦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来看望她的朋友越来越少,她不抱怨,只是心里滋生了越来越多的寂寞。但是女孩,不离不弃,每天早上准时到来,拎着香喷喷的八宝粥。她问:“你奶奶好吧?”女孩点点头。她问:“期中考试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女孩脸上飞过一抹红晕,说:“别的科还行,就是英语,不太理想。”她有些着急,说:“抓紧时间补补呀!”女孩点点头,脸更红了。
⑧她的身体恢复得挺好,再过两天就要出院了,她想去女孩那里看看。路程不远,10分钟就到。抬手准备敲门,她笑了,这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有钥匙。把钥匙插入锁眼,门开。女孩在餐桌前,见了她,“呀”一声,赶紧站起来。 走进来,四下环顾:屋子有些乱,被子在床上没有整理;小小的餐桌上,半个馒头,一碟咸菜,旁边还摊开一本英语书。女孩在边吃边学。她问:“奶奶呢?”女孩说:“奶奶身体不太好,被叔叔接回老家了。”她诧异地看着女孩,走进厨房。厨房里,砂锅在火上“咕咕”响着,打开盖子,她一眼看出来,半砂锅的八宝粥,不多半口,正是每天送给她的数量。
⑨一种说不清的滋味在心里溢开。转过身,看看这个14岁大的女孩,想起女孩的话:阿姨,我只是顺便而已。她的眼睛慢慢湿润了。曾经,她把最“随便”的事,做的最不“随便”;而女孩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把最不“随便”的责任,“顺便”承担下来,却让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
⑩惭愧在心里席卷而来。拥住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她的心。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第2、3自然段在文中属于何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⑴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
⑵拥住单薄的女孩,仿佛有丝丝春雨,轻轻涤荡她的心。
选文第⑦段写看望她的朋友日渐稀少,请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小说结尾处“一中说不清的滋味在她心里溢开”,你能表述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为什么小说要在“顺便”与“不顺便”的矛盾中结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