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樟树下,外婆家

朝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 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 [1]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3)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4)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5)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向日葵
尤今
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摄氏度。我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砭骨的寒风夺命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梳理本文故事情节,说说我开始因为什么事情而生气,最后又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动。
本文开头两段着意交代女儿做事有条不紊一向准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文章末尾说“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请揣摩此时我的内心活动,并加以描摹。(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塔·纳德
⑴那天,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前往罗哈纳。车到一个小站,我的对面上来一个女孩。
⑵我五年前失明了,因此不知道女孩长什么模样,但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因为她走动时鞋碰到了她的脚后跟。
⑶“你去台拉登吗?”火车离站时,我问。我一定是坐在黑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声惊呼,然后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⑷通常,视力好的人总是看不清他们眼前的东西。我想,他们一定是有太多的东西要看。
⑸“我刚开始也没有看见你。”我说,“但是,我听见你进来了。”我在想,我是否能做到不让她发现我是个盲人。
⑹“我在撒拉兰普下车,我阿姨在那里接我。你去哪?”女孩说。“先去台拉登,然后去穆所里。”我回答道。
⑺“哦,你真幸运!我希望我到的也是穆所里。我喜欢那里的山,尤其是在10月。” “是的。那是上山最好的时候。”我说,同时又想起了那些未失明的日子。“满山都是野生的大丽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晚上,你可以坐在篝火旁,喝点白兰地。大部分游客都已经回去了,路上静悄悄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她没有说话。我心想,是不是我的话触动了她,或者说她认为我是一个浪漫的傻瓜。
⑻然后我犯了一个错误。“外面怎样?”我问。她似乎没觉得不对劲。难道她看出了我是个瞎子?但是她的下一个问题打消了我的疑虑。“你为什么不自己看呢?”她很自然地问。
⑼【A】我沿着铺位敏捷地移到窗边,面对着窗口,假装在研究外面的风景。在心里,我可以看见电线杆和树一闪而过。“你注意到了吗?树木似乎在移动,而我们没动!”我大胆地说。“总是这样。”她说。
⑽我把脸从窗口转向女孩。“你的脸很有趣。”我说。话一出口,我为自己的大胆感到吃惊,但这是一个安全的评价,很少有女孩会拒绝奉承。她开心地笑了,那是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她说:“很高兴你这么说。别人总说我长得很漂亮,我已经听腻了。”于是,我又大声说:“一张有趣的脸也可以很漂亮。”“你真会说话。”她说,“但你为什么这么当真呢?”
⑾“火车很快就要到达你的目的地了。”我很唐突地说,“感谢上帝,虽然这是一个短暂的旅行,但如果没有你,我无法忍受在火车上坐两三个小时。”然而,为了倾听她的声音,我愿意坐久一点。她的声音就像山间的清泉一样动听。
⑿忽然,汽笛尖叫起来,车轮也改变了声音和节奏,火车慢慢地驶入车站。然后,我听到了一个女高音从门口传来,想必是女孩的阿姨。“再见。”女孩说。她离我很近,我都闻到了她那诱人的发香。我想伸手去摸摸她的头发,但她很快走了,只留下她的香味。
⒀门口有些混乱。有个男人走进了车厢,结结巴巴地道歉,然后门“啪”的一声关了。世界也再一次地关在了外面。我回到了我的铺位。
⒁火车加快了速度。【B】我摸到窗口,坐在窗前,凝视着窗外对我来说是一片黑暗的日光。刚上来的男人代替了那个女孩。我又有了新旅伴,新游戏。
⒂“她是一个很有趣的女孩。”我说,“能告诉我,她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
⒃“我没注意。”他回答说,听上去挺纳闷的,“不过,我倒注意到了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很美丽,却毫无用处。她是一个瞎子。难道你没注意到吗?”
(选自《儿童文学》2014.01期 有改动)
文章末尾的男乘客说:“她的眼睛很美丽,却毫无用处。她是一个瞎子。”文中有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她是一个瞎子”,请结合具体内容,分点回答。
文中画线【A】【B】两句中的“我”从一开始“移到窗边”,到后来“摸到窗口”,这反应了“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语境回答。
联系上下文,请谈谈对第⒀段画线句子“世界也再一次地关在了外面”的理解。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下面三个标题,你认为哪个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阐述,也可以另拟标题,并简述理由。)
A.游戏 B.看不见的美丽 C.盲人的世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有删改)
“压舱石”指的是
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第③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敌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两棵金银花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正在盛开,一蔟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嫰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把只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象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钟情于金银花的叶子绿,花儿的美,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甚至冬天还把他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出,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选自《新华副刊》,略有改动)
“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
联系人的成长谈一谈你对“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这句话的理解。

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请写出文段中的“他”是谁并简要分析此段描写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