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4月体育中考训练结束后,同学们一般会接半杯冷水和半杯热水混合成温水来饮用。一天,小明和小华在同一饮水机上接水饮用时,小明的嘴被烫了。小华很纳闷:为什么同样是半杯冷水和半杯热水混合,我的水不烫嘴,而小明的水却烫嘴呢?为此他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展开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1)小明重复刚才的过程,接满一杯水。针对烫嘴现象,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杯中   (选填" A "、" B "或" C " ) 区域水的温度。

(2)研究小组猜想了发生烫嘴现象的可能因素:①不同材料的水杯②同学排队接水的先后次序③接冷、热水的先后顺序,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记录如表:

影响因素

不同材料的水杯

同学排队接水的先后次序

接冷、热水先后顺序

温度变化

变化不大

变化不大

变化明显

通过表格分析,"不同材料的水杯"   (选填"是"或"不是" ) 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

(3)研究小组完成实验后对"冷、热水混合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他们查阅资料知道:温度高于 4 ° C 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半杯热水刚倒入半杯冷水中时,相当于   

A . 石块在水中的下沉过程

B . 木块漂在水面上的漂浮状态

C . 鸡蛋在适度浓盐水中呈现的悬浮状态

(4)通过上面的研究,为了防止烫嘴,应先接   (选填"冷水"或"热水"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安安和康康共同探究物质 A 和物质 B 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安装上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之处是  

(2)调整好器材后,他们开始实验,如图乙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 a ”、“ b ”或“ c )

(3)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 1 min 记录一下物质 A 和物质 B 的温度,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选填“物质 A ”或“物质 B ) 是晶体,它在 4 min 7 min 这段时间内处于  (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或“液态” ) 状态,在此过程中它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记录表

时间

/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物质

A 的温度 / ° C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9

51

54

物质 B 的温度 / ° C

60

61

62

63

64

66

67

69

71

74

77

81

85

安安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在固定有螺线管的水平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发现通电螺线管外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可以判定图中通电螺线管的  (选填“左”或“右” ) 端是它的 N 极;

(2)如果想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  ,并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电学试验。

(一 )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1)小霞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部分实验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源正确接入电路。

(2)连接好电路,用开关试触,发现电压表指针能转到右侧无刻度处,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  (填“短路”或“断路)。

(3)排除故障后,正确进行实验,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试验次数

1

2

3

电压 U / V

1.0

2.0

3.0

电流 I / A

0.1

0.2

0.3

(4)小霞继续用图甲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分别接入三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保持电源电压 6 V 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图象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中小霞选取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 60 Ω 0 . 5 A ”“ 30 Ω 1 . 0 A ”或“ 20 Ω 1 . 2 A ) 。结合所选的滑动变阻器,把三个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完成实验,电阻两端控制不变的电压最大是   V

②把 5 Ω 20 Ω 的电阻分别接入电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先后两次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之比是  

(二 ) 测量额定电流为 0 . 5 A 小灯泡 L 1 的额定功率

小霞选用了一只电压表,一个“ 6 V 3 W ”的小灯泡 L 2 ,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恒为 12 V ,请完成下面实验步骤:

(1)如图丙所示,图中 a b 处虚线框内,分别为电压表或开关 S 2 ,则在 a 框内应是  

(2)正确选择元件并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S S 1 ,断开开关 S 2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 .此时小灯泡 L 1 正常发光。

(3)再闭合开关 S S 2 ,断开 S 1 ,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读出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为   V

(4)则小灯泡 L 1 的额定功率为   W

开原以盛产大蒜闻名,小越想知道开原大蒜的密度,他将一些蒜瓣带到学校测量。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右侧,他应向  (填“左”或“右” )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小越测得一个蒜瓣的质量如图甲所示为   g

(3)他将蒜瓣放入装有 25 ml 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蒜瓣的体积为   c m 3 ,密度为   kg / m 3

(4)小越对实验进行评估,觉得蒜瓣太小,测得体积的误差较大,导致测得的密度不准。他设计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换量程更大的量筒测量

B .测多个蒜瓣的总质量和总体积

C .换分度值更大的量筒测量

(5)同组的小爱同学测得一个装饰球 A 的密度为 ρ 0 ,他们想利用它测量一杯橙汁的密度,发现装饰球 A 在橙汁中漂浮,于是选取了测力计、细线和一个金属块 B ,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过程:

①用测力计测出装饰球 A 的重力为 G

②将装饰球 A 和金属块 B 用细线拴好挂在测力计下,并将金属块 B 浸没在橙汁中静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 F 1

③将装饰球 A 和金属块 B 都浸没在橙汁中静止(不碰到杯底),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 F 2 .根据②、③两次测力计示数差可知  (填“装饰球 A ”或“金属块 B ) 受到的浮力。橙汁密度的表达式 ρ 橙汁 =   (用 ρ 0 和所测物理量字母表示)。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平完成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时,小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如果水平拉动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数据,  (填“能”或“不能” ) 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判断依据是  

(4)小平得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后,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受到压强的关系,他选择了一个长、宽、高不等且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木块,设计了两种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 A ”或“ B )

A .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在木块上加不同质量的砝码,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 .把木块分别平放、侧放在木板上,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