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水,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mL的煤油。(ρ 水=1.0×10 3kg/m 3,ρ 煤油=0.8×10 3kg/m 3)
(2)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 (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 (缜"变大"、"不变"或"变小")。
(3)同时停止加热,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
泡沫塑料板 |
0.3 |
玻璃 |
0.6 |
木板 |
0.4 |
硬纸板 |
0.5 |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 、 、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为了确定方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简单解释。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凝固点是______℃。
(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态。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⑴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填“固”、“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⑵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形成的。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
⑶飞船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为气体,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乎板上,正、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量出的∠BON∠AON(选填“>”、“=”或“<”),若将AO向ON靠近,则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