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A. |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
| B. |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
| C. |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
| D. |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
“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
|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
|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
|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 | B.文人们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
| 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 |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始终坚持的民生思想是
| A.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 B.坚持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
| C.实业救国,改善民生 | D.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
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
| 1952年 |
1957年 |
1962年 |
1965年 |
| 47.6 |
26.4 |
13.2 |
9.5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
| B.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 |
| 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
| D.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