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和世界航运能力(千吨)

时间
(年)
世界
英国
帆船
轮船
帆船
轮船
1820
5800
20
2436
3
1850
11400
800
3397
168
1900
6500
22400
2096
7208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从1783年到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道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
材料三这是否是因为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材料四此刻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
——材料二、三、四均摘录于(英)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航运业所处的地位及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三、四中关于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因素。结合材料一以及相关知识,指出哪一个因素才是英国建立起世界帝国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述19世纪英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整套不成文的习惯,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社会地位低下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疑问。这就是后来人民大会通过的《十二铜表法》。……这种法(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
——摘自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
——摘自张企秦译《查士丁尼法学阶梯》(查士丁尼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材料三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
——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材料二举出的“抗辩”理由是什么?从这一内容中可以推论出罗马法具有哪些价值?
(3)依据材料三,由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综合材料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马法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64对183、参议院以60比38的投票结果,于2009年2月13日晚表决通过了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提出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
材料二美国总统奥巴马25日提名前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为候任商务部长,请求国会表决。此前,奥巴马曾先后提名前墨西哥州州长理查德森与共和党人格雷格出任商务部长。但理查德森因为一位联邦大法官正调查其在任州长期间可能存在钱权交易而退出;格雷格因为与奥巴马在“众多重要的政策问题上意见分歧”要求撤回对自己的提名。
上述材料说明了美国是按照什么原则来组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洛迦诺会议后,欧洲一片欢腾。参加会议的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说,它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法国外长白里安一回到巴黎就兴高采烈地宣称:“和平终于到来,我国的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有保障了”。他们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洛迦诺精神”在洛迦诺会议后一时成为和解和安全的代名词,为什么?
(2)德法两国外长对《洛迦诺公约》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