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近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
B. |
政府大力扶持官办督商办企业 |
C. |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
D. |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 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 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得以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毫无政治地位 |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
C.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 |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C.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D.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 |
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工场主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