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材料: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台风每年都会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面对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的台风,人们曾试图削弱、消灭它,但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于是开始总结经验,逐步转变抗台防灾的观念,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防灾工作思路。一方面,利用气象卫星,使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和预报台风,运用动力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预测、预报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灾害的实时信息,做到预报准确,决策科学。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防汛水利工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夯实水利防灾减灾基础,提高了抗御台风灾害的能力;建立一整套诸如人员避险转移等内容的预案和处置制度。
请简要说明人们在防台抗台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鲜明地提出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命题。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4月,中国新型城镇化蓝皮书《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正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保护文化资源,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成为人们深思与热议的话题。在漫长的岁月中,W市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反映古城变迁的地名。这些老地名,展现的是历史记忆,凝聚的是民族情感。然而,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空间急剧扩张,老地名不断消失,洋地名泛滥。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广泛争议。为此该市民政部门强调要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保护老地名,清理洋地名,确保地名命名更具科学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说W市民政部门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保护老地名、清理洋地名”的文化生活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9月18日,新华网评《司法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指出,司法体制改革措施的每一步落实,每一次生效,都在推动着法治进步,都在为法治中国带来积极的变化,都在累积着公平和正义,都在对国家、对公民、对企业、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也都在增加着民众对法治的信心与希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分析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措施落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