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越南北部(10°N)有一种典型民居——“一字式”建筑。该建筑特征主要是房屋呈“一”字瘦长型,通常只有一个门面,两侧没有窗户,远看像一艘船。读下图,该民居建筑结构主要是为了

A.防暑降温 B.防寒保暖
C.节约土地 D.抗震

2015年2月,公益视频《穹顶之下》热播,其中反映了北京的雾霾问题,北京冬季PM2.5指数明显高于夏季,其原因是
①北方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多沙尘②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煤炭燃烧量大
③北京人口密度大,汽车废气排放量大④北方冬季西北风强劲,水汽容易凝结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的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天人相关
C.人定胜天 D.因地制宜

下图为“某农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采用的农业技术可以

A.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B.提高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
C.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D.提高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该农业技术能起最大作用的地区是

A.广东省 B.海南省
C.吉林省 D.山东省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①推进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②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
③增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④带动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运输方式为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