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巴黎和会 凡尔赛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过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6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
(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3分)
(2) 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6分)

有学者认为穆罕穆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的运动。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他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但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为什么“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有何主要表现?
(2)你是否同意该学着“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的运动----是现代化的延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2分)

目前,中俄两国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上的最佳时期。相互了解双方历史和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面向未来。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在图表上顺序填写下表中①至⑧的相关项目。

比较
1861年改革
戊戌变法
比较和认识
(1)背景
社会性质
独立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中俄两国在近代化的起点上是不同的
根本动力
步覆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直接原因

民族危机引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内忧外患是促使改革的直接原因
思想基础
新思潮的涌动

社会的变革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
领导者

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实力弱小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是否取得政权或政权的支持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2)内容
农奴获得一块份地;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发展近代农工商业;扩大资产阶级的参政权
俄国主要维护了农奴主的利益;而中国主要体现了⑥

的要求
(3)意义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觉醒
性质相同;都属于⑦

影响相同都促进了⑧

的到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3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