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 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 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

减少河水含沙量

C.

增加降水量

D.

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

河床

B.

沟谷

C.

裸露坡面

D.

植被覆盖坡面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题。

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A.航向西北 B.航向为东北 C.航向西南 D.航向为东南

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A.填海造陆 B.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实际蒸发量分布图,完成题。

Q地等值线密集,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地势起伏大
C.夏季风影响大 D.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

P地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及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800mm湿地面积较大 B.>800mm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C.>800mm地势较低,气温高 D.<800mm相对高度变化小

读图,下面四幅图,在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A.甲-A B.乙-B C.丙-C D.丁-D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完成题。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能观察到日全食现象,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位置时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读图中四幅等高线图,完成题。

图中的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