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两导轨垂直。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
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
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
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其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关系的实验,如图所示为实验装置图。为了实验操作方便他用一些回形针来替代细砂。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砂桶,反复移动木板下的垫木直到小车做匀速
b.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并在砂桶中放入10枚回形针(经测量每枚回形针的质量为m0=0.5g),接通电源,放在小车,打点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c.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多次改变砂桶中钓的回形针的数量n,再重复步骤b;
d.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入下表中
e.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回形针的枚数n,根据表中数据作出a-n图线。
(1)如图所示为n=30时实验得到的纸带,这位同学已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l”时纸带的速度为vl=0.54 m/s,请你继续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3”时纸带的速度v3=m/s,表中第3次实验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根据上表已描出部分数据点,请描出第3组数据并作出a随n变化的图线。
(3)若作出的a-n图线的斜率为k,纵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可求得小车的质量为;砂桶的质量为(结果用k、b及m0等字母表示)。
一实验小组准备探究元件Q的伏安特性曲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该无件电阻的测量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实验测得表格中的7组数据。请在坐标纸上作出该元件的I-U图线。
(3)为了求元件Q在I-U图线上某点的电阻,甲同学利用该点的坐标(U、I),由求得。乙同学作出该点的切线,求出切线的斜率k,由
求得。其中(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正确。
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将一长直木板一端垫起,另一端侧面装一个光电门,让小滑块由静止从木板h高处(从光电门所在平面算起')‘自由滑下至光电门时,读出滑块上的挡光板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从而算出小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多次改变滑块的下滑高度h
(斜面的倾角不变),对应计算得到的速度值记录在表中:
(1)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上挡光板的宽度d,示数如图所示,则挡光板的宽度d=mm。
(2)在本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平衡小滑块的摩擦力(填“要”或“不要”)。
(3)要得到此过程中功与速度变化的线性关系,该同学建立了纵轴表示h的坐标系,你认为坐标系的横轴应该表示 。
(4)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测得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为45°,请根据表格中最后一组数据算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下列各种装置图,以下操作不合理的是 ( )
A.选用装置图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应该观察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B.选用装置图2要获得稳定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
C.选用装置图3要获得钢球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钢球
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录像获得平抛轨迹
在做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给器材下图所示。
(1)请你笔画线的形式把实物图连接起来。
(2)某同学连好实物图,他在做实验时发现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向右偏,请你帮他判断当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使其如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时,指针将(填“向左偏”、“向右偏”、 “不偏”),由此实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