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 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_______,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 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 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和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 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
实验组一 |
实验组二 |
实验组三 |
实验组四 |
||
实验处理 |
温度/℃ |
36 |
36 |
36 |
31 |
25 |
相对湿度/% |
17 |
27 |
52 |
52 |
52 |
|
实验结果 |
光合速率/mgCO 2•dm ﹣ 2•h ﹣ 1 |
11.1 |
15.1 |
22.1 |
23.7 |
20.7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 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 外源 DNA 揷入到 或 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 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 酶切后, 与用 BamHl 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 加入 DNA 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 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 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末被转化, 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 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揷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 问题:
(1) 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 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 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末被转化的和 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并且 和 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 还需使用含有是 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 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 其 DNA 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 。
[生物一一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 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 );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 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 。若要完成步骤②, 该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通常是 。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 。
(3)若在某次调查中, 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 36 个/平板, 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 6 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 现象。若将30 (即 36-6) 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 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 正确")。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 。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