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 |
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
B. |
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C. |
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D. |
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C.理在气先 | D.存在就是被感知 |
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
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
D.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②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