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法国绘画大师高更的代表作。在这幅作品中,有初生的婴儿、采摘水果的青年妇女、垂暮的老妇人等,描绘了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画家还运用了独特的"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空的情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赋予了它特殊的魅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促进文化进步

④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市实施新的水务管理办法,对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水价,对工业和服务业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差别水价。这种水务管理办法有利于
①产业结构的调整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俗语说“货多不值钱”,“物以稀为贵”,但在市场上,自行车再少,也卖不到轿车的价钱。这是因为
①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
② 等价交换表现在每一次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交换过程中
③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④货“多”或“少”反映的是个别劳动时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增加10单位
C.减少50单位
D.减少10单位

2009年5月绿豆的市场价是6元/公斤左右,到2010年5月,涨到了26元/公斤。回答14~15题。
绿豆价格上涨,既有市场哄抬的因素,也有2009年绿豆种植面积减少的因素等,但各种因素对绿豆价格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绿豆的来实现的。

A.使用价值 B.生产成本 C.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 D.供求关系

绿豆价格上涨,对以绿豆为原料的商品的影响是
①需求量减少②需求量增加③价格必然下跌④价格可能上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时,猪肉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多
B.在b点时,猪肉供过于求,处于卖方市场
C.在a点到b点期间,资源大量流入养猪行业
D.在a点到b点期间,养猪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