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叙述是
选项 |
科学史实验 |
结论 |
A |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
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
B |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 |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C |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D |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
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
|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
|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
|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群落的演替 |
| B.人类可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 |
|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
|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
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 | B.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 |
| C.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 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
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 B.共生、捕食、竞争 |
| C.竞争、共生、捕食 | D.捕食、竞争、共生 |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
|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
|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