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
A. |
君权削弱 |
B. |
中央集权 |
C. |
吏治腐败 |
D. |
豪强崛起 |
政治人物由“舞台”之争向“剧本”之争转变,是近代中国由“帝国”而“民国”的关键环节。反映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运动之剧本是
A.《资政新篇》 | B.《辛丑条约》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
一位外国观察家评述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时说:“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低落的阶段,低落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的地步。”近代中国低落到此种“地步”应该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C.《天津条约》签订后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 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 |
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 | D.义和团运动盲目的排外性 |
“又是庚申(1920年)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诗句中这些习俗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
A.民族解放的进展 | B.民主革命的成就 |
C.工业革命的启动 | D.启蒙运动的发展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894年-1921年应该填:
时 期 |
主题词 |
1894-1921年 |
|
1921-1935年 |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1949-1956年 |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
1978-2001年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