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
| A. |
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
B. |
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
| C. |
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D. |
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
“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利的利用成为可能”。下列叙述与“这一发现”相符的是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
| B.使工厂开始摆脱自然条件限制,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
| C.使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传统农业经济过渡到近代工业经济 |
| D.可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并引起了世界交通和通讯领域的革命 |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 B.进化论 | C.量子论 | D.相对论 |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
|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
|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
|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 A.日心说 | B.量子论 | C.相对论 | D.经典力学 |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
|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
|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
|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