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 486年以后,德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帝国层面的国家构建。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1521年,帝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在德意志传插路德的思想。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帝国成员间的纠纷不得通过武力解决。查理五世皇帝和各等级达成一致:整个帝国设10个行政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国最高法院共有24名陪审法官,其中,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会选侯与行政区、世俗选侯与行政区、皇帝与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帝国各等级同意根据"税收和军事摊派相综合"的方式,由选侯和世俗候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
从1520年到1599年,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
--摘编自马克斯·布劳巴赫《德意志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取得的进展。(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的影响。(5分)
明清时期,杭州人将数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此杭曲大调反映了明清时期( )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杭州城市形成了区域功能划分 | 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
1565年,徽州人叶权在《游岭南记》中写道:“广城人家,大小俱有生意,人柔和,物价平……若吴中非倍利不鬻者,广城人得一二分息成市矣。以故商贾骤集,兼有夷市,货物堆积,行人肩相击,虽小巷亦喧填,固不减吴阊门、杭清河坊一带。”材料说明广州()
①商品经济异常繁荣 ②商业促进了中外交流 ③商品实行薄利多销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
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