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进步学生罗扬才担任书记。1927年,罗扬才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义前留言:"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在中共厦大党支部号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据此完成11,12题。
11.1926年,中共厦大党支部成立,短短一个月就在厦门发展了18名党员,仅一年时间就在闽西南地区发展了230名党员,建立了28个党支部,形成了"汇聚囊萤之光,渐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势。从"囊萤之光"发展为"燎原之火"说明( )
①新事物的出现就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②新事物的实质是抓住时机促成新的质变
③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从小到大的过程 ④新事物的生命力在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12.2019年,厦门大学全面启动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扬才计划",引导优秀党员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是为了更好地( )
①改进教育方法,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②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③弘扬时代精神,在学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人生观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矛盾就是对立 |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许多人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②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④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是伟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成功、成才仍有重要的启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
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②必须依赖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④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 B.矛盾具有特殊性 | C.矛盾的同一性 | D.矛盾的斗争性 |
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