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
1 |
|
|
相等 |
2 |
|
|
相等 |
3 |
|
|
相等 |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2)图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某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做了以下不同的实验:
(1)第一小组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实物电略连接如图所示。
①开关闭合后,会发现 (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的指针反偏;
②将错误连接改正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发现灯泡不亮,你认为其原因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序号)
:小灯泡断路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
③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 ;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 ,灯泡强烈发光,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
(2)第二小组测量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采用如甲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为 , 。
①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改接到灯泡所在的支路,与灯泡串联,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
③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如图所示,有一柱状的薄透明玻璃容器(在它的外面有表示高度的刻度纸)和一底面积是 ,高 并刻有高度的圆柱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细线系着)。某实验小组利用这两个器材探究:当物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他们先往容器中加水至 刻度处(图中己标出),再用细线吊圆柱体,让圆柱体浸入列水中的深度 先后是: , , 、 ,读出容器底到水面对应增加深度△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分别计算出对应的浮力 和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 ,结果如下表:
|
0.4 |
0.8 |
1.2 |
1.6 |
△ |
100 |
200 |
300 |
400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圆柱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成 ,如果物体浸没后继续增大它在水中的深度, 和△ 都 (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
(2)同学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这种关系的成因:当物体浸入水中时,水对物体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浮力,由于 物体对水也会施加大小相等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使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大小为 (柱状容器底面积为 ,那么△ (用所给物理量字母表示);
(3)根据本次实验数据,计算出容器底面积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所对的刻度是 。
如图,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 (选填“相同”或“不同” ,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 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在电加热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通电螺线管外围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
(1)当他在通电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摆放多枚小磁针,最后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则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
(2)当他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后,发现周围每个小磁针转动 度角后重新静止下来。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所用电源电压为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电阻约为 左右。
(1)甲图是小明同学连接的错误电路,在应改动的一根导线上打“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小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逐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看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表示数,为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向 (选填“左”或“右” 端移动滑片:最后小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了灯泡的 图象,如图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 。
(4)他又找来了3个阻值分别为 、 、 的定值电阻替换小灯泡,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不变,为了完成实验,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