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爱好者小庆收藏了一枚印章,为了鉴别印章所用石料,他用实验室的器材测量了印章的密度。
(1)图甲是他在实验室用天平测量印章质量时的场景,请指出他操作的不当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正确操作后,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这枚印章的质量是____ 。
(3)小庆把印章放入装有 水的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求出这枚印章的密度为____ 。
(2014·抚州)很多同学都喜欢玩橡皮泥,是因为橡皮泥容易捏成各种形状,小萍和小琴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到底有多大,她们决定去实验室测一下.实验室老师给她们提供了以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量杯、水等.
(1)小萍的方案: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实验原理: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一块大小合适的橡皮泥的质量m(如图甲所示);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0=18cm3;
③将橡皮泥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V;(如图乙所示)
④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V;
⑤算出橡皮泥的密度ρ.
请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橡皮泥的质量 m/g |
水的体积 V0/cm3 |
橡皮泥和水的总体积V1/cm3 |
橡皮泥的体积 V/cm3 |
橡皮泥的密度 ρ/g•cm﹣3 |
18 |
(2)小琴认为:不用天平,只用量杯(如图丙)和水也可以测出橡皮泥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水倒入量杯.读出水的体积为v2;
②将橡皮泥捏成船形,放入量杯,使其漂浮在水面,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为V3,计算橡皮泥的质量m= ;(水的密度用表示)
③取出橡皮泥.将它捏成实心体.放入量杯.使它沉人水中.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为v4.算出橡皮泥的体积V;
④计算橡皮泥的密度.
(3)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量筒和量杯,发现了什么? .由此判断,谁的测量结果误差更大些? .
(2014·南通)如图所示,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华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小石块和细线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和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V1;
b、读出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V2;
c、将小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示数F2.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密度,图中合理的操作顺序应为 (填对应字母代号).
(3)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为G= .
(4)待测液体的密度可表示为ρ液= .
(5)小华还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其表达式为ρ石= .
(2014·泰州)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 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 .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均匀/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
(2014·本溪)童童和同学们在探究“浮力大小哪哪些因素有关”时,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童童把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根据 两图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童童通过观察b,e两图,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 (选填“是”或“否”),请你说出理由 ;
(3)实验结束后童童联想到压强知识,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以下两空均选填“>”、“<”或“=”);
①b,d两图中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1、P2,则P1 P2;
②b,c两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3、P4,则P3 P4.
(2014·北海)海军迷小东想知道辽宁舰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把同一金属块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记录数据如下:
液体 |
次数 |
体积 |
A示数/N |
B示数/N |
浮力/N |
甲 |
1 |
0 |
5.0 |
2.0 |
0 |
2 |
一半 |
4.1 |
2.9 |
||
3 |
全部 |
3.2 |
3.8 |
1.8 |
|
乙 |
4 |
0 |
5.0 |
2.0 |
0 |
5 |
一半 |
4.3 |
2.7 |
0.7 |
|
6 |
全部 |
3.6 |
3.4 |
1.4 |
(1)表格中空缺的数据应为 N.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 ,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有关.
(3)分析比较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可知: .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ρ甲 ρ乙.(选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