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国家速滑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有着绚丽、通透的外观。外墙面由低到高盘旋成22条飘逸的丝带,就像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因此又得昵称“冰丝带”。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冰丝带”独特的魅力吧!
②国家速滑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屋面的索网采用国产高钒密闭索,索网结构平面投影尺寸约198米×124米。研发者首创了复杂张力结构综合形态分析方法,用钢量约为传统屋顶的1/4.这是国产高钒密闭索在国内国家级大型场馆中首次成功应用。
③国家速滑馆的幕墙是场馆的一大亮点,外立面二层以上为高工艺曲面幕墙系统,由3360块玻璃单元组成。幕墙玻璃面板采用半钢化双超白双银低辐射双夹胶中空玻璃,每块曲面玻璃尺寸、弧度都不相同。3360块独立的曲面玻璃通过机械配合,严丝合缝地嵌入160根S形钢龙骨打造的框架中。
④国家速滑馆采用了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环保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使用相同数量的传统制冷剂的碳排放量是二氧化碳制冷剂碳排放量的3985倍。二氧化碳制冷的ODP(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二氧化碳制冷产生的余热回收后提供的70摄氏度热水可用于生活热水和除湿再生等。
⑤与既有体育场馆在硬件运行维护、防疫管理等领域增加技术设备体现“智慧化”不同,国家速滑馆将场馆打造为拥有“超级大脑”的智慧化场馆,“智慧化”成为覆盖工程建设、赛事保障、赛后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核心关键词。“超级大脑”已接入36个系统,近10万点实时教据。“超级大脑”作为神经中枢系统连接着速滑馆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常见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动力系统、运动系统。在“超级大脑”的加持下,国家速滑馆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有感觉、会呼吸、有记忆、会思考。
(摘编自2021.12.29央视新闻频道)
材料二:
①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的相态:气相、液相以及固相。而超临界状态则是气液两相的分界线消失的一种特殊状态。当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它同时存在液休和气体的性质,也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国家速滑馆正是应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达到了绿色制冰的目的。在这个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是怎样直冷制冰的呢?
②二氧化碳气体被吸入压缩机,经过机械压缩后跨越临界点成为了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液体;高温二氧化碳流体被送入热回收器,流过被冷水包裹的管道逐级降温后最终跌下临界温度成为液态;通过节流阀膨胀后,液态二氧化碳的温度大幅度降低到-20℃;液态低温二氧化碳经过液体循环泵被均匀输送到埋设在场馆冰面之下的蒸发盘管中,通过蒸发给冰面提供所需的低温。经过研究人员测算,国家速滑馆的二氧化碳制冰系统每年可以节省约180万度电。
(摘编自2022.02.02观察者网)
(1) 国家速滑馆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哪四个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2) 材料一中划线句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根据材料二,请分条概括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四个步骤,每条不超过15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会拒绝
 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阴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下;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珅便是一例。和珅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来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在第④⑤段之间,给本文增加一个现代或当代的事实论据。
请简述本文第③---⑥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红绿灯下
 ①在城市,当你走到十字街头时,往往会与红绿灯相遇。
 ②说来好笑,我最初来到城市时,最怕的就是过街。在西安和北京求学期间,只要是有天桥和地下通道,我绝不走十字街。我对红绿灯不信任,它们闪来闪去的,像是两只鬼眼,变幻太快,常常是绿灯一亮,我起步走,却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等它们过去后,你再前行,绿灯的心房就颤动了,红灯随之亮起,你被隔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车辆,有被钢铁夹击的感觉。此时我总会联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那个被卡在机器中的工人,觉得自己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可怜虫。
 ③据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于红绿灯下的行人占了很大比例。闯红灯,是肇事的元凶。有时是汽车闯红灯殃及行人,有时是行人闯红灯自蹈黄泉,这样的行人无疑就是举着阎王爷掷来的招魂牌在过街。不管责任在哪一方,倒霉的总归是人。所以走到红绿灯下,人的心就会紧张起来,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不慎,就会酿下惨祸。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着人的生死。
 ④我在哈尔滨生活以后,习惯了走红绿灯。前些年,每当过十字街时,看见绿灯闪烁了,我会一路飞奔,分秒必争,抢在红灯敲响警钟前到达街对面。由于年轻,体力充沛,我与绿灯的赛跑很少有输的时候。当街口的行人集体闯红灯时,我也尾随其后,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汽车像一支支飞来的箭,刷刷地在我们身旁呼啸而过,可是大家对它们毫无惧色,我也心底泰然。
 ⑤二○○二年初春,爱人离开哈尔滨时,带我去花店买花。我们到了海城街的鲜花批发市场,我选了一束红色康乃馨,几枝黄玫瑰。当我把玫瑰拿在手中的时候,爱人说,别老买黄色的,换点鲜艳的颜色吧。于是,我挑了两枝娇艳的粉色玫瑰。他捧着康乃馨,我拿着玫瑰,散步回家。经由红军街桥下的十字路口时,恰好赶上绿灯眨眼了,我说等下一个绿灯再过吧。爱人说,你跟着我,能抢过去的!他个子高,步伐大,很快就跑到街对面了。我呢,一见红灯亮了,腿立刻就软了,向回撤。这样,我站在街这头,他站在对面,我们中间,是一台连着一台的疾驰的车辆。车辆就像汪洋大海,把我们分开了。三天后,爱人在回故乡的山间公路上出了车祸。故乡的路没有红绿灯,可是他为了早点回到工作的地方,急于赶路,还是出了事故。他的心中,看来一直亮着一盏颤动的绿灯啊。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种“赶”,这种热情的“奔命”,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永隔着万水千山。他像流星,以为自己生命的光华还很漫长,却不知道当他飞速掠过天际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永恒的寂静。
 ⑥爱人离去后,我身边没了陪伴的人,可是路还是要走下去的。我曾在十字街头为他焚烧纸钱,都说那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再经过那样的路口时,我感觉有无数的灵魂在幽幽地歌唱。远远地看到绿灯要变幻了,我便会放慢脚步,在路边静心等待;人们蜂拥着闯红灯时,我也会原地不动,气定神凝地候着。红绿灯下那些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的路人,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可怜可笑。
 ⑦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兴了,就要开怀大笑。郁闷的时候,何苦要掩饰自己,对着青山绿水呼喊吧。我们可以与友人畅饮,一醉方休;也可以对那些邪恶的人当面示以唾弃。我们可以在月夜下多几分缠绵,也可以在旅途中因着美好的风景而多几日的停留。随遇而安,随缘而行,随风而舞,随雨而歌!
 ⑧是的,我们要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有所沉吟。这样的红灯,就是我们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这样,弱的生命才会变成强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会变成有光华的生命!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
 (作者迟子建,当代女作家)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我”在“红绿灯下”的情感变化。
请说说题目“红绿灯下”的作用。
红绿灯下那步履匆匆、神色慌张的路人,在“我”眼里为什么是可怜可笑的?
结合文意,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是一个疯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赶,赶,赶,这种‘‘赶”, 这种热情的“奔命”,使我们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永隔着万水千山。我们还可以为自己亮起哪些红灯?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孤独的舞者(蒋智润)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选自《读者》)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 (4分)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
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
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②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③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④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 | 
| B.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激增的原因。 | 
| C.第③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垃圾的巨大危害。 | 
| D.第④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述了高科技垃圾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高科技污染指高科技无形垃圾造成的污染。 | 
| B.高科技垃圾全部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 
|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很大。 | 
| D.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难度大,堆置影响环境,因此,人类对它束手无策。 | 
本文的说明对象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两家客店
 都德
 那小村落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彼此对望着。这两所客店极贴近,但其中却有一种奇怪的反衬。大道的那一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汗气蒸腾的马已卸下了辔头,远客们在短狭的墙荫覆着大道旁酣饮。还有一种愉快的,清脆的歌声超出一切杂喧之上,唱得窗户都颤动。
 对面的客店呢,静悄悄地好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百叶窗扇都已破碎。进门来一看,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呵,苍蝇!好多的苍蝇,无处不是,我从没有见过这么许多,一团团地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藏在杯子里。我推开门时,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好像是进了一个蜂房。在这房子尽头,窗户的凹处,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我叫了她两声:“喂!女店主呵!”她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于是我眼前现出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容色灰暗,她戴着破的花边缝的长帽缘,和我们邻家的妇人所戴的一个样子。虽然她并不是一个老妇,但重重的悲哀使她完全萎败下来了。
 “你要什么?”她擦了一擦眼睛说道。
 “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
 她惊愕地注视着我,还是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这不是一所客店么?”
 妇人长叹了一声。
 “如果你以为不错,就算是一所店客罢。但是为什么你不和大家一样到对面去呢?那里才热闹呵。”
 “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回。”
 也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于是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她来回走动,打开门,搬过酒瓶,擦净杯子,一面竭力想驱散那成群的苍蝇。今天来了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件郑重的事情。这忧伤的老女人不时停步,手摸着头,像是为难于供应周全,而觉得很失望的样子。她走进后面的屋里去,我听到她的大钥匙在摇动作响,听到她在摸索锁孔,在开面包箱,在洗拭盘子,时时传来沉痛的悲叹和掩抑的抽咽。这样经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坡喀尔的干面包,和石块一般地硬,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
 “替你预备好了。”
 这古怪的老妇说,她立刻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就想些话来和她攀谈。
 “可怜的女店主呵,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罢?”
 “呵,不,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现在只有你我两个人在此相对,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我们这里本是换马的处所,野鸭季里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停留往来。但是,自从我们邻人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那里来的女人——一个美貌的女人,衣上镶着好看的花边,三串金珠环挂在项上——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她把从彼酥斯,莱特桑,和约葛勒等处来的少年都勾引了去。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但是我呢,终日看不见一个灵魂,只凄凉地在此在守着,心儿一片片地破碎。”
 她迷惘地,冷冷地把这番情形述说,她的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由于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的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我听得鞭声在空中爆裂,御者的角声鸣鸣,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她手提灿烂的银瓶,轻盈地来向井边,远处有三个兵士走近,这时她还没有看见。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茫然望着她。
 “什么?你的丈夫?你说他也上那边去了么?”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你怎能猜得着呢?男人都是这样的,他们不愿看人对他悲苦;我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朝夕只是悲泣。这所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更没有人肯来了。他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过大道去喝酒了。为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听啊!他又在那边唱了。”
 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她越显得难看了。
 ——节选自《两家客店》,有删改。“我受不了这样的热闹,我愿意到这边来静憩一回。”你认为“我”的目的达到了吗?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文中三次写到妇人透过窗户看向对面的客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她的这一行为表现了怎样的矛盾心理。 
对文中妇人的丈夫到对面客店唱歌这一行为,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 
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妇人的身份,把“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抖着,两手伸张,泪珠颗颗地从颊上滚下,她越显得难看了”时内心所想的内容写出来。
对比手法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写作手法。请举两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