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大力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随着一系列扶持文化发展、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陆续出台,书店回暖,好书频出,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要持续不断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包括读者群体在内的各方在更新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内容、优化阅读结构上,不断形成合力。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________。数字化阅读快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综合阅读率,“读屏”成为不少人重要的阅读方式。纸质书是书,电子书也是书,介质不同而已。因此,“读屏”与“读纸”并不矛盾,二者应当并重,并非舍此取彼的关系。在________的时间里,可通过“读屏”来获取信息,进行浅阅读。而在相对完整集中的时间段内,可阅读纸质书籍,进行深阅读,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读屏”与“读纸”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阅读体验。
个人阅读习惯与公共阅读服务要相互促进。一方面,个人要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目常生活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阅读服务工作,建成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全民阅读设施,支持实体书店发展,________推进公共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步伐。当个体阅读的需求与公共阅读服务协同共进时,全民阅读就会更好落地落实。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辅相成 零落 加快 |
B. |
相得益彰 零碎 加快 |
C. |
相得益彰 零落 加强 |
D. |
相辅相成 零碎 加强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日常生活中。 |
B. |
个人要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落实日常生活中,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 |
C. |
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 |
D. |
个人要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 年份 |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
金融机关 |
其他国内法人 |
外国法人 |
个人 |
其他 |
1950年 |
3.2 |
12.6 |
11 |
0 |
61.3 |
11.9 |
1960年 |
0.2 |
23.1 |
17.8 |
1.1 |
46.3 |
11.5 |
1969年 |
0.3 |
32.2 |
21.3 |
3.2 |
40.1 |
2.9 |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20世纪初,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发生了新的变化。英国学者贝弗里奇认为:“失业基本上是一种工业和国家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品行的问题。”这种思想属于()
A.重商主义 | B.自由放任主义 |
C.国家干预 | D.重农主义 |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 B.实行“以工代赈” |
C.调节农业生产 | D.整顿财政金融 |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还要难 |
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有要 |
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
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炒股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