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
B. |
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
C. |
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
D. |
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①
北场②芸藿③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①王绩,隋末唐初诗人,中年后,过归隐生活。②北场和第二句的东皋,泛说屋北的场圃,家东的田野。③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诗人秋夜喜遇王处士,但全诗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之“喜”?
尾句中“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古诗阅读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古诗。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第后面的题。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阅读下面的古诗
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②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②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元亮,陶渊明。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
两首诗描写的时令相同,物候相似,情感为什么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