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 |
B. |
“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 |
C. |
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 |
D. |
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
(2)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广西桂林2011)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 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
(陕西20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浙江舟山2011)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