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七十一个字
(前情概要:罗天福的女儿甲秀和儿子甲成都考上了城里的大学。他和老伴淑惠也一起来到城里,靠打饼、卖饼,给孩子们挣学费。房东家的儿子借酒闹事,甲成一怒之下把人给打了。罗天福给房东又赔钱又赔礼,甲成却拒不认错。)
自晚上罗甲成走后,罗天福就气得再没说一句话,任淑惠怎么劝,甲秀怎么把话题朝一边引,罗天福还是情绪低落得跟筋被谁抽了一样,无论站着、坐着、躺着,身体都是一扑塌,咋都拾不起。吃什么苦。受什么罪。遭什么屈辱,罗天福都不在乎。可儿子今晚对他的态度,让他寒心了。他本意是想借这个事件,好好教育教育儿子,没想到,儿子竟然丝毫不买账,并且全然是一副指责他软弱无能的神情。这事能强硬得起来吗?再强硬,就是更大的冲突。何况还是咱错了,再怎么着咱也不该打人,这是他始终都在坚持的判断。
他是担心儿子遇什么事,都以“拳打镇关西”的行为方式处事,长此以往,这个寄托了无限希望的儿子,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看着儿子那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他的心思,简直烦乱得犹如万箭洞穿了。尤其是那不辞而别的傲慢神气,叫他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淑惠和甲秀洗了手,就又开始打饼。他今天是懒得动了,只想一直躺着,甚至想永远都不起来算了。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滴滴响了两声,开始他也懒得看,想着甲秀在身边,别人又不可能发,可能是垃圾信息。可想了想,还是打开看了一下,一看,他的眼睛湿润了,原来是甲成发来的。信息说:
爹,对不起,我错了。我晚上不该那样走了,我不是冲你们来的,我是不能忍受那一家人对我们的张狂态度。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的,不会辜负您的付出和期望。晚安!爹,娘,我爱你们!
罗天福眼泪唰唰地流到了被子上。他没有转过身来,不想让淑惠和女儿看到自己的脆弱。这段信息,一共七十一个字,但像强心针一样,一下把罗天福从精神死亡的边缘,迅速救回到健康乐观的现实生活中来了。
他突然异常兴奋地从床上爬起来,稀里哗啦地洗了手,一把将正擀饼的淑惠拉到一旁说:“看你这号蔫不唧唧的老太婆,倒像是给地主磨洋工似的,来,看本小伙儿给你示范示范,啥叫擀饼,啥叫工艺,啥叫技术。”说着,就把擀杖拿起来,啪嗒啪嗒啪啪嗒嗒啪嗒,啪啪啪啪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啪啪啪啪,啪嗒啪嗒啪啪嗒嗒啪啪……变出了无穷无尽的花样。淑惠没见过罗天福有这好的心情,甲秀更是没见过。淑惠甚至用手在罗天福眼前绕晃了几次,害怕他是犯了神经。
罗天福激动地耍了阵擀杖后,就让甲秀给甲成回信息。甲秀把信息一看,才知是怎么回事。她感动得想哭,但她笑了,面对突然变得十分童真的父亲,她笑得很灿烂。她问爹信息咋回?罗天福说:“你知道乾隆批奏折,一般是咋批的吗?”甲秀笑笑说不知道。罗天福说:“就三个字:知道了。你就给他回这三个字。”甲秀就按爹说的,把三个字给甲成发出去了。
这一夜,甲秀没走,跟娘搭脚睡。罗天福给她娘儿俩唱了半夜戏。一直唱到谁的鼾声压过了唱声,才停下来。他又轻轻地把手机翻开,戴上老花镜,反复看了甲成那七十一个字后,才幸福地抿着嘴睡去。
(节选自《西京故事》,有删改)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的小说《西京故事》,讲述了大时代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在小说荐读课上,大家对上面节选的内容进行了品读。
(1)选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请变换人称,以甲秀的口吻向弟弟甲成简要讲述那天晚上他走后家里发生的事。(50字以内)
(2)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七十一个字》这篇小说作了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好的故事总是会细致到足以让人产生兴趣。
◆罗天福是个普通人,而这样的人身上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
◆“七十一个字”动人心弦,这个故事既是罗家的,又是中国的。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①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从文中可知,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什么工作?
第3段中加点词“至少”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第4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宽容是美德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用实例说明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请根据实例,分别用8个字概括他们的美德。
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世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中为什么举慈禧太后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作者用这个故事要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孔乙已》选段,回答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棉袄。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的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9、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0、揣摩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含义。
“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1、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掌柜及酒客对待孔乙己的态度。
12、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7分
爱的旅程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的故事;一条是关于的故事。
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三点,3分)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文章最后“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何流泪?谈谈你的看法。
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不超过50字)。
阅读《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完成小题。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伤了,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心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
(1)(2)(3)围绕句中加横线的内容和划线句子,赏析下列精彩语句。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文章刻画了父亲和儿子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谁?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答两点)”
读了此文后,也许你会有一些肺腑之言要对文中的父子或自己的亲人说,请敞开心扉,说出你的心里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