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秦思语

陈风波

1

“到壶口看瀑布去”,儿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到壶口看瀑布。

前几日,从延安回西安的路上,几名同学不约而同地想绕道去壶口看瀑布,便欣然前往。

“黄河,梦中的壶口瀑布。”汽车还行驶在黄河岸边高高的山梁,远远的,就看见壶口两岸黑压压的人群。下了车,一溜小跑奔向壶口,才算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山人海:无论是黄河对岸的山西,还是我们这边的陕西,把壶口围得水泄不通,只闻轰隆咆哮的瀑布声,看不到飞流直下的瀑布影。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挤到瀑布边上的缆绳处,满眼都是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人。看吧:有的举着双手大声高喊,有的做出卖萌模样,有的三五个一起合影,还有的恋人拿着手机自拍杆秀恩爱。侧耳听:有的说,还有完没完,照顾一下别人行不行;有的说,能不能快点,我们还去黄帝陵呢,太阳落山到那儿就照不了相了;还有的说,我们开车十几个小时,就为能在壶口照张相,照顾一下行吗?……

苦等了近半个小时,我也没和壶口瀑布合上一张影。无奈中一扭头,见一个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者,手扶揽绳全神贯注地盯着奔流远去的黄河,吵吵嚷嚷的“照相大战”与他没有丝毫关系。

“没有和壶口瀑布照上相?”见我看他,老者微笑着向我打招呼。我礼貌地问:“您为什么不去照相?”他说:“能留住美丽风景的,不是相机拍照,而是心灵感悟,把最美的风景,留在灵魂深处。”

老者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不息、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精神象征,美丽的风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领悟民族精神。”

扭过脸,看看争先恐后、吵吵嚷嚷的照相者,回过头,再看看眼前凝望着黄河沉思的老者,一瞬间,我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2

初中时,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毛泽东那篇《为人民服务》,至今还能倒背如流。也正是从那时起,脑海里刻下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

没想到20多年后,我来到毛主席当年给张思德开追悼会的革命圣地延安,站在庄严肃穆的张思德墓碑前。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

凝望着墓碑上那张年轻乐观的脸庞和金光闪闪的“张思德”三个大字,万千思绪随风飘远。沿着岁月的足迹,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毛泽东挥舞着那双指点江山的大手,听到他操着浓重而铿锵有力的湘音,讲述着一个不朽的名字——张思德。

墓碑后面的山梁上,漫山遍野的红花槐迎风怒放,红艳艳的花海就像这个年轻生命的热血在燃烧;放眼远眺,宝塔山上那座曾指引中华民族前行的千年古塔,依然巍峨矗立,闪烁着“为人民服务”的万丈光芒;俯首望去,滚滚奔流的延河水,承载着与张思德名字一样不朽的精神,滔滔东去、一往无前……

有人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我也想说:“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有的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利已是人的本能,利人更是人的本性。我们不是圣人,皆是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一个年轻的逝者,用生命启迪我们活着的人: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

3

朝阳从八百里秦川爬上来,吐出万丈金色的阳光,亲吻着古老而又年轻的长安城——西安。

周末的清晨,漫步在大雁塔广场,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浓郁的中华文明的气息,焕发着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身后,那座饱经岁月洗礼而依然高大雄伟的千年古塔——大雁塔,向人们诉说着大唐盛世的一个个故事;面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手持禅杖,执佛礼,炯炯有神的目光遥望着远方,仿佛在讲述着西天取经路上艰辛而美丽的传说。

驻足于玄奘法师雕像前,思绪万千,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画面在脑海里闪现。面对妖魔鬼怪的威胁,他毫不畏惧;面对王权富贵的诱惑,他毫不动摇;面对儿女情长,他痴心不改;面对艰难险阻,他一往无前。春秋冬夏,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两肩霜花,一路向西,取得真经。

面对眼前的玄奘法师,一个大大的问号从内心深处跳出来,是什么给了他如此强大的前行力量?

默默凝思,许久,我懂了:信仰和信念,是玄奘法师的精神支柱。有了它,才会朝着一个方向,沿着一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会有专之意——专心凝神,专心致志;才会有深之意——沉浸其中,深钻细研;才会有勇之意——踏平坎坷,勇攀高峰。

行走在路上,心中有魂,坚定前进的方向;脚下有根,迈出坚实的步伐;头顶有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非此,而不能远行。

(节选自2017.9《散文百家》,有改动)

【注释】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为了纪念他,毛泽东写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

(1)文段1中,老者所说的“美丽的风景”和“最美的风景”分别指什么?

(2)文段1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拍照的游客,有什么作用?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言外之意?)

②仿佛在讲述着西天取经路上艰辛美丽的传说。(既然是“艰辛”的,为什么又说是“美丽”的?)

(4)结尾句中的“此”指什么?其中的“远行”寓意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本文已被校刊“精神的力量”专栏选用。请你再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给该专栏,并说明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①她是个不幸的孩子,19岁那年,正当步入人生花季和芭蕾舞台生涯巅峰之际,却意外地发觉自己双眼模糊,后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
②经过家人的劝说,她接受了手术,可结果是她仍然无法恢复正常视力。医生建议她卧床一年,叮嘱她不能练习抬腿绷脚尖,不能扭头,同时需要控制脸部表情,才能达到调养效果。
③她心急如焚,跳芭蕾舞的人都知道:芭蕾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晓,三天不练观众明白。她明白一年不练,在芭蕾艺术里等待她的是一条死亡之路。
④她苦苦哀求,丈夫只得辞去工作,陪伴在她身边。每天,她让丈夫的手指替代脚尖,在自己的胳膊上表演古典芭蕾剧目。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虽然不曾舞蹈,但她内心的那份感觉却真实地存在。
⑤一年以后,她重新登上舞台,一下子就找到了久违的自己。她手持纱巾,翩翩起舞,尽情出演了《吉赛尔》《天鹕湖》《胡桃夹子》《海盗》《卡门》等经典芭蕾舞剧。凭着精湛的舞技,她获得了鲜花和掌声,受到人们的好评。
⑥表演事业蒸蒸日上,可她的视力却一天天衰弱。不久,她仅有的一只眼睛视力也模糊了,丈夫劝她放弃芭蕾,可倔强的她又选择了双人舞。因为在双人舞舞段中,一般规则是由男演员来引导女演员。在舞台上,她的舞伴都是精确定位,引导着她婀娜多姿的舞步,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舞台上的她视力有问题。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激情燃烧了半个世纪。她呕心沥血打造出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成为世界十大顶尖芭蕾舞团之一。她就是赫赫有名的阿隆索。2010年7月9日,这位著名古典舞演员摘取了西班牙巴勃罗艺术大奖。
⑧当媒体曝光她双目失明的事实时,她再度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奇人,每当记者好奇地追问“为什么双目失明还能取得如此佳绩”时,阿隆索总会淡淡一笑:“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将借口踩在脚下,翩翩起舞,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
⑨不给自己任何借口!一个人如果能秉持这种信念,就能斩断后路,不断超越自己,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属于 描写,体现了阿隆索 的性格特点。
请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她明白一年不练,在芭蕾艺术里等待她的是一条死亡之路
(2)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激情燃烧了半个世纪。
细读第①段,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阿隆索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时的心理活动。
文段⑤中,再次登上舞台演出的阿隆索为什么能“一下子就找到了久违的自己”?
请联系实际,说说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给你的启示。


宋儒莎,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我在哪儿给你写这封信吗?在花园里!我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外边来,很隐蔽地坐在绿森森的灌木丛中。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树,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的头顶上,一棵尖叶的枫树和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栗树彼此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在我前面是一棵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它徐缓地摆动着它那白色的叶子,沙沙作响。淡淡的叶影和一圈圈闪闪的阳光在我正写字的信笺上舞动,从雨水润湿的树叶上时而有水珠滴在我的脸上和手上。监狱的教堂里人们正在做礼拜;低沉的木管风琴声隐约地传出来,给树木的飒飒声和小鸟的愉快的合唱声盖住了,这些小鸟今天都非常愉快;从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声。这多美,我多么幸福,人们几乎感到有些仲夏的气息了——夏季的丰满茂盛和生命的沉醉;你知道瓦格纳的歌剧《歌唱的能手》里一幕群众场面吗?一大群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在拍手:仲夏的节日!仲夏的节日!忽然间大家跳起皮特尔梅尔华尔兹舞来了。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很容易想起这种情调来。——我昨天是怎么过的呀!我一定要把昨天的经历告诉你。上午我在浴室的窗子上发现一只大孔雀蝶。它大概在屋子里已经有好几天了,它在坚硬的玻璃上无力地飞扑着,已经奄奄一息了;它的双翼仅仅还有微弱的一丝生机。我一看见它,不禁焦急得战栗起来,赶紧重新穿上衣服,爬到窗上,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手里——它一点儿也不挣扎,我想它恐怕已经死了。我把它放在身边的窗栏上,让它苏醒过来,那时它的生命的火焰跳动还是很微弱,它依然静静地伏着;我于是把几朵盛开的鲜花放在它的触须前面,让它可以有一点东西吃;正在这时一只鸫鸟在窗前响亮而又神气地唱起歌来,唱得嘹亮极了;我不禁大声说:你听,这只小鸟歌唱得多愉快,那么你这小小的生命也必须恢复过来才是!我竟对这半死的孔雀蝶讲起话来,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我想:这话是白说的!可是并不,——半小时后这只小动物缓过来了,它先来回滑行了一下,终于缓缓地飞走了!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么高兴啊!这是我遇到的一件小事。
这段选文作者用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狱中景物,并真实的记录了
这件事。
选段中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对监狱内的景物进行生动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选文几次写到鸟的叫声?其用意是什么?
品味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妙处。
我一看见它,不禁焦急得战栗起来,赶紧重新穿上衣服,爬到窗上,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手里——它一点儿也不挣扎,我想它恐怕已经死了。
作者醉心生命的美好,甚至是草木虫鱼的弱小生命;自己面临着死威胁,她不感到沮丧、绝望这二者矛盾吗?为什么?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共11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是 ,其中“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 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
文中说“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选文第②段语言生动优美,请举一例具体分析。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一)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试说明本文的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
试说明加横线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问题。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
(1)这段文字节选自名著《 》,语段中的“他”是 ,此人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2)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