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
(2)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______两种气味分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本实验中A、B组的作用是______。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____________。
③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____________。
将盆栽银边天竺葵(叶的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如图中“甲”处)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图中“乙”处)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将此叶片经脱色处理,最后滴上碘液,结果“甲”、“乙”两处不变蓝,其余部分变蓝(如图“丙”处)。请回答: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为了让叶片中原有的耗掉。
(2)图中“乙”的作用是作用。
(3)脱色处理时用到酒精的作用是。
(4)滴上碘液,“丙”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制造了;
(5)滴上碘液,“乙”处不变蓝,说明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6)滴上碘液,“甲”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下列图甲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图乙是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瓶中放有萌发的黄豆种子,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下列“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中: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滴加碘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会______,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3)探究光合作用实验过程中,步骤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检测呼吸作用释放的是图甲所示的气体_______(填②或④),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5)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一部分转化为,使瓶子萌发的种子温度升高。
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某生物兴趣小组作了如下实验:将蚕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种子上面盖上一层纱布,然后进行以下四组实验。请你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 |
棉花状态 |
温度 |
空气 |
发芽率 |
A |
干燥 |
23° |
接触 |
0 |
B |
潮湿 |
23° |
接触 |
100% |
C |
潮湿 |
-5° |
接触 |
0 |
D |
水中 |
23° |
隔绝 |
0 |
(1)选择A、B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2)选择D、B两组实验可以证明蚕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3)实验D与实验A不能进行对照,原因是这一对实验有关的操作中,有个不同的因素,没有遵循控制的原则。
(4)在学习科学探究中,下列有助于将来取得科学成就的是()
A.认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B.勇于创新的精神
C.勇于挑战前人的观点
D.以上都对
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实验步骤 |
A缸 |
B缸 |
① |
1000mL池塘水 |
1000mL自来水 |
② |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
|
③ |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
|
④ |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
⑤ |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
第①步,应该;
第②步,应该 。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了。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三支量筒,编号甲、乙、丙,向其中各放入一枝生长状况相似的天竺葵枝条。甲量筒中的枝条保留所有叶片,乙量筒中的枝条去掉一半的叶片,丙量筒中的枝条去掉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三支量筒中加水至100毫升;晚上8时观察并记录液面的刻度值。连续6天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三支量筒内液面的变化情况表
时间 水量(毫升)量筒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甲 |
60 |
62 |
50 |
64 |
60 |
68 |
乙 |
75 |
77 |
73 |
76 |
76 |
74 |
丙 |
94 |
96 |
90 |
97 |
92 |
97 |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6天测量计数的目的是_________。
(2)三支量筒中甲量筒的液面刻度值最低,是由于甲量筒中的植物枝条保留全部叶片,________作用进行的旺盛,因此甲量筒中的水分散失量最大,液面下降最多。
(3)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量筒,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