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
(2)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______两种气味分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本实验中A、B组的作用是______。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____________。
③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____________。
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2个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甲、乙2个瓶中的燃烧情况。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燃烧情况是否一样?为什么?
为什么新疆吐鲁番的哈密瓜品质好,特别甜?
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B→ →G→C→A→E→ 。
(2)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该实验经E处理后,叶片 (填“遮光”或“未遮光”)部分呈蓝色。
(4)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等有机物的条件。
探究光照或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时,设置了如下表的实验,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号幼苗与②号幼苗所处环境的变量是 ,①号与③号、④号幼苗所处环境的变量是 。
(2)在这个实验中,以 号幼苗为对照。
(3)将1号幼苗与3号、4号幼苗比较,其中能正常生长的是 号幼苗,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号幼苗,通过这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之一。
(4)将上述结论综合,可知: 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因素。
小明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请分析以下问题:
(1)你帮小明做一个合理假设
(2)此实验变量有_____个,是________。这种实验称为________实验。
(3)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用1只鼠妇,这样做法对吗?________,原因是在试验中若鼠妇的数量过少,实验结果 增加。
(4)鼠妇是一种无脊椎节肢动物,也称为“潮虫”,平时较喜欢生活在阴暗 的地方,昼伏夜出。在采集鼠妇时,所用容器上最好放一些富含 的土壤,并放置通风阴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