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记叙文阅读

一粒米的旅行

王太生

①这注定是一条年复一年的经典线路,关于一粒米的旅行。

②五月,若隐若现的布谷声中,秧苗出落得青翠欲滴。农人挑着箩筐,担子跌落着亮晶晶的水滴。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以一个季节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

③一粒米就这样开始旅行。它一出门,就迎面遭遇一场兜头雨。一场雨在天地间泼泼地下着,秧田翻着气泡,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秧田需要汩汩的水,小河的水,沿着水渠哗哗流淌。这时候,有一尾鱼,“泼剌”一声,游入秧田。

④一粒米在旅途上,雨热同期。高温在秧棵间恣肆蔓延。只有这样氤氲的高温,一粒米才开始抽穗。三伏天,农人在水田劳作的姿势,是逆光中的一幅剪影,勾画在以秧田为背景的天空。那些秧苗在咕噜咕噜地喝水,农人在拔草的间隙,坐在树荫下,也咕嘟咕嘟地喝水。随身携带的水壶里,有一层厚厚的水垢。

⑤田埂上,迎面走来的水牛,一对大眼睛怯生生的。农人谚语:鹅眼看人时小,牛眼看人时大。牛的双眸,闪烁的是对土地的敬畏。

⑥一粒米邂逅爱情。这时候,稻田里有蛙鼓虫鸣。感情越炽热,温度越高,一粒米在稻壳紧紧包裹的子宫内灌浆发育。灌浆中的一粒米,阳光下,放在掌心,用手轻轻一搓,是迸裂的、嫩嫩的、青中带玉的包浆。不远处,邻家女孩儿,坐在树下,静静地读着书。

⑦湿热相伴,汗水同行。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大热》中描述,“天地—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处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天太热了!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瓷窑,在酷暑的六月燃烧。何必埋怨天热呢,你看秋天的硕果,其实是在这炎热的夏天孕育。在这样的天气耕耘,田里热得可怕,稻田的水,滚烫、滚烫,像是沸腾了一般,农夫背上的汗,如同被泼了一盆水上去,湿漉漉的……

⑧等到暑热消去,凉风起,农人额头汗珠渐渐风干,秋天到了,梦中稻田,逐渐干涸,大地一片金黄。一粒米,等待收割。就这样,一粒米在时光的旅行中,戛然而止。

⑨告别了稻田,一粒米,脱去薄薄的稻壳,变成晶莹的一粒,又开始了它的另一种旅行,从乡村注入城市。

⑩那时候,父亲在粮店上班。一袋袋的米包垒成粮垛,高高的。我躺在粮垛上,一堆米在身下,有秩序地缓缓游动。趴在粮垛上玩耍的日子,我曾看到装满无数粒米的麻包,上面盖了章,有的还标有印记。有一只麻包,上面写着“新河大队 张”。我猜想,这一定是卖这一包米的那个农民留下的,他舍不得经历了一苦夏所收获的这一包米?抑或是让淘米做饭的城里人,晓得这一包米,是乡下一个姓张的人种的?彼此之间,有种缘分。

⑪儿时餐桌上,我经常将一碗饭,吃剩一半。外婆见状,不时提醒说,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浪费粮食,响雷打头。我吓得进紧扒拉干净,故意发出响声,碗底照见人影。

⑫一粒米,喂养了乡村和城市。

(选自2022年5月5日《长江日报》,有删改)

(1)按时空的变换,选文主要写了“一粒米”的哪两段旅行?

(2)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以一个季节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②三伏天,农人在水田劳作的姿势,是逆光中的一幅剪影,勾画在以秧田为背景的天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选文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的?

(4)请从“一粒米”的角度,谈谈它在“旅行”中的感悟。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校园小事,悟人生哲理。
栀子花笑了
⑴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噪音在微风里滑过一个圈子之后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夕阳带着对大地的一丝留念披着一条红色的披风在天际中翩翩起舞。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摇了摇身子,落叶在树枝与地面间飞舞着,用生命最后的余光照亮了秋日的寂静。不甘寂寞的栀子花也出来助兴,将整个校园弥漫上一层浓浓的香气。
⑵这一衣带水的校园通道上的这一头一男一女的景象跟整个气氛很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另一头缓缓走来的校长却像鸟儿一样点破了这和谐的安宁。走过来了,尽管栀子花依旧很香,可这中间还是夹着一些火药味儿。
⑶男孩坐在自行车上,侧着身跟女孩说话,女孩站在男孩的右手旁,手里拿着一个大的讲义夹和一封粉红色的信,校长站在女孩的对面。三个人站着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总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三个小孩总比两个小孩来得容易吵架一样,这跟数学并没有矛盾。
⑷“这么晚还不回家啊。”校长首先打破了寂静,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这两个学生。现在的中学生真的不像话了,还小小年纪,唉,想当年我们这个年纪男女连互看一眼都不敢……校长浮光掠影了他当时年轻的时候,顿时来了精神。“是的,校长,因为有点事儿。”女孩安静而从容地回答。身边的男孩羞涩地低下了头。
⑸风似乎有些大了,树叶开始沙沙作响着,栀子花的花香像是被稀释了一样,香味顿时减少了很多。
⑹“哪个年级的?”校长问。“高三,校长。”女孩回答道。都高三了还有这心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唉,校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突然看到了女孩手上的信。
⑺“这封信是给他的?”校长指着男孩问着女孩。“是的,校长。”仍旧是女孩从容的回答。“信,嗯,让我看一下。”校长有点不自然说道。女孩刚伸出手,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手就停在半空中了。“校长,就我所知,即便是警察。不能随便看别人的东西。”女孩笑了笑说。“这……”校长突然有点尴尬了。
⑻好像真的要下雨了,夕阳承受不住黑暗的诱惑消失在天际了,栀子花也是没有精神了。将暮未暮的天空里,穿越云层的阳光几乎是一种奢侈,然而在黑暗到来之前它依然顽强的存在——这一切看了都使人感动……
⑼男孩的脸色似乎有些苍白,他拉了拉女孩的衣角说,“给校长看吧!”校长看了看男孩,眼神之中掠过一些的感激,但随即笑了,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了。女孩把信给了校长。
⑽配合得多好了啊。校长来不及多想,忙打开信:放心,好好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习不用怕落下,全班同学都会帮你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回来呢!这些笔记是同学们帮你做的,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因为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还有大家呢!接下来,是同学一大串的祝语。校长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⑾校长信看完了吗?我们到时间晚自习了。校长,其实这世上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一种更深更真更值得让人珍藏的感情,那就是友谊,您说是吗?校长。”女孩仍旧笑着说。
⑿是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自己竟忽视了这种真挚的感情,还差点扼杀掉了它。这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童话!是啊!不是童话。校长突然笑了。
⒀这笑像一个屏风把风和将要下的雨都隔绝了。天空仍像先前一样静谧、和谐,树叶被风温柔的拥抱得安静而羞涩了,空气中溢满了香气,栀子花笑得有点“花枝招展”了。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主题
本文对“栀子花”的形态、香气进行了多次的描写,请分析第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文中第⑼和⑿两段都写了校长的“笑”,你能说说校长这两次“笑”所表达的意思吗?
请你试着谈谈“栀子花笑了”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
异性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你觉得应如何对待异性之间的友情?面对父母、师长的误会时,你会如何处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做人与处世
①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第三,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②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两端文字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 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 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 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 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
④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宋代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 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 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⑤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⑴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⑥至于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则是个人修养与选择的问题。当私心杂念占据心灵,人往往身不由己,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表面上得到了利益,内心却矛盾痛苦。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 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听从内心的召唤,做本真的人,方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俯仰无愧于天地。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十一)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1]张公艺生于578年,卒于676年。其家自北齐至唐朝九代人未曾分家,家庭和睦,世人誉称“九世同堂”。唐高宗问他治家要诀,他书写了一百个“忍”字。后人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纪念。
全文的论证结构式 ,详写的内容是
作者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应该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⑤段后补写一句话,阐明张公艺的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飞秒激光
①激光曾被视为神秘之光,但现在已被人类广泛使用。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更为奇特的激 光一飞秒激光。
②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持续时间非常短,只有几个飞秒,1飞秒就起10-15秒,也 就是1杪的千万亿分之一,它比利用电子学方法所获得的最短脉冲要短几千倍,有效的治疗近视,是人类自前在实验条忤下所能获得的最短脉冲。飞秒激光具有非常高的瞬时功率,可达到百万亿瓦,比目前全世界发 电总功率还要多出百倍。飞秒激光的第三个特点是,它能聚焦到比头发的直径还要小的空间区域,使电磁场的强度比原子核对其周围电子的作用力还要高数倍。
③飞秒激光的上述恃性,主要是通过四个步骤实现的:在振荡器内,利用一种特殊技术,获得飞秒激光脉冲:由展宽器将这个飞秒种子脉冲按不同波长在时间上拉开;再经放大器使这一展宽脉冲获得充分能量; 压缩器挖放大后的不同成分的光谱再辽聚到一起,恢复到飞秒宽度,从而形成具有极高瞬时功率的飞秒激光脉冲。
④飞秒激光能像照相机一梓,用足够短的“快门”来捕捉分子运动和变化的瞬间行为信息。因此,飞秒 激光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控制反应、光通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⑤物质在高强度飞秒激光的作用下会出现非常奇恃的现象:气态、液态、匡态的物质瞬倉间变成了等离 子体3这种等离子体可以辐射出各种波长的射线的激光。高功率飞秒激光与电子束碰撞能够产生硬x射线飞 秒激光,产生β射线激光,产生正负电子对n
⑥由于飞秒激光具有快速和高分辨率特性,它在病变早期诊断、啄学成像和生物活体检派、外科医疗及超小型卫星的制造上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⑦高功率飞秒激光在医学、超精细微加工、高密度信息储存和记录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高功率飞秒激光还可以将大气击穿,从而制造放电通道,实现人工引雷,避免飞机、火箭、发电厂因天然雷击而造成的灾难性破坏。
⑧飞秒激光也是未来能源的选择之一。利用飞秒激光能够非常有效地加速电子,使加速器的规模得到上千倍的压缩。高功率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能够产生足够数量的中子,实现激光受控核聚变的快速点火。从而为人类实现新一代能源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根据第②段概括飞秒激光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在说明飞秒激光的每个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对第③④段语言表达进行比较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中加点的“之一”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利用飞秒激光的未来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只空气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 物
事件
心理反应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__________
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惭愧

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d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第①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__________,后一个“事”的意思是__________。
第 ③ 段中加点的 “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③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时,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
第(6)段画线句子中"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