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人们研究历史时,有多种视角解释过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西欧走出中世纪”的两种观点


视角

内容

观点一

A:

“西欧走出中世纪”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西欧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促进西欧发展的科技、航海船只制造等技术大多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发明或完善的。直到19世纪,西欧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先进国家。

观点二

B:欧洲视角

“西欧走出中世纪”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随后不断向外扩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观点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亚洲国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根据观点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走出中世纪”的原因。

(3)根据材料,写出观点一的视角。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此请回答:
(1)“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是指哪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这首诗是对哪一屈辱条约的描述?通过这个不平等条约,我们丧失了哪一块国土?
(3)西方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和什么条约使得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42年,“他”同清政府签订了一份不平等的条约,这份条约既有割地,也有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材料二:“他”位于北京西郊,历时l50多年的修建,成为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把大火,让无数的炎黄子孙为他哭泣。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趁机来到中国,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开始沦丧。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他”指什么?是谁犯下的滔天罪行?
(2)材料三中的“一个国家”指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获得了什么样的最大利益?
(3)三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申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指太平军、捻军),可以勤远略(为皇帝解除外患)”。
——曾国藩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厂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少十五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近代哪一场运动?其兴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谁?他在这一场运动中作出了什么贡献?另外,他还是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他的“战功”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这一场运动?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某班以唐朝、宋代和明朝历史为主线,开展了“泽被后人,光耀世界的中国文明”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兼收并蓄的唐朝】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
【科技发展的宋朝】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例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国威浩大的明朝】

(3)依据图片可知,“西洋”指的是 洋和 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
(4)通过以上探究,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悟。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两幅历史图片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材料三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