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化承前启后、沟通东西,被认为是“居于中间的文明”。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金字塔的修建 |
B. |
阿拉伯数字形成 |
C. |
三角贸易兴盛 |
D. |
美洲作物的传播 |
如图,建党90周年献礼剧《中国1921》(剧照)于2011年5月16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真实再现了从一战结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宏大的历史瞬间,再现了100年前的“80后90后”抛头颅洒热血,肩负起复兴中华重任的历史身影。“从一战结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历史瞬间”不包括()
A.巴黎和会 | B.五四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三民主义”指民族、民权、民生主义。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来,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满清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人人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突出的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民权主义 |
下列是某班四位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其中有一项错误的是()
A.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 |
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C.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打下了一定物质基础 |
D.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统治根基 |
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讽刺慈禧太后的一副对联。上联为:今日到南宛,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为: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盖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台湾”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已走出中世纪的,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被轰出中世纪”的中国,其正常的发展历程被打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是()
A.启蒙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C.开始向西方学习 |
D.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