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4月30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某地理小组成员以“极地考察与生态保护”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完成该学习过程。
项目一: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5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南极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的黄河站。小组成员绘制两极地区示意图,认识并标注了我国极地科考站的位置。
(1)我国已建立的5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_____、_____。
项目二:南极洲和北冰洋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广阔天然实验室。小组成员搜集了极地科考的部分课题并对课题内容进行分类。
(2)请将下列研究课题内容的序号填入表1对应的空格内。
表1
科考领域 |
课题内容 |
太阳活动 |
⑤_____ |
生物活动 |
A_____ |
地质演化 |
B_____ |
环境问题 |
C_____ |
气候变化 |
D_____ |
冰川资源 |
E_____ |
①通过企鹅、北极熊等,研究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②通过提取冰芯,研究几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
③通过南极储量很大的煤田,研究大陆漂移演化。
④通过极地冰川的研究,探索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
⑤通过极光现象,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⑥通过极地上空的臭氧空洞,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三: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们除了寻求新能源以外,还将目光放到更远的极地地区。小组成员就“是否应该开发极地地区的能源”展开辩论。
正方:开发极地能源可以缓解全球能源短缺问题,因此应该开发。 |
反方:开发极地能源势必会破坏当地脆弱的自然环境,因此不应该开发。 |
(3)对于以上辩题,你支持哪方观点?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试题。
材料一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将带动三湘四水腾飞。
材料二读湖南省略图
(1)下列关于长株潭一体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株潭一体化就是把三市所有的行政资源进行融合 |
B.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三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C.长株潭一体化的中心城市仅有长沙 |
D.长株潭一体化不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阻碍经济的发展 |
(2)作为湖南人,你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两型”社会做些什么?(至少答两点)
(3)湘资沅澧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 _______,沅江是湖南省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该河流上水电站C是 ___ _____ 。
(4)洞庭湖对长江水量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5)山区自然风光秀丽,湖南省的两个世界自然遗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试题。
材料一:图1“我国四大区域简图” 图2“中国地形基本骨架图”
(1)唐朝李煜曾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造成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长江中下游平原F、G两处,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_____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有关资料显示,近30年来,④地区冻土层正表现为冻土持续天数缩小,冻土深度减小等现象,试分析其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盆地中的绿洲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和优质瓜果产地,对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明和小芳同学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5)水是绿洲农业的生命所系,你认为新疆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至少答两点)
结合材料,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与两艘中国巡逻船发生对峙。据媒体报道,双方对峙的原因是菲律宾方面试图逮捕2名中国渔民。对于菲律宾宣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中国早就予以明确驳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2009年2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姜瑜强调,中国希望有关国家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中国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其周边海洋名称是______。
(2)菲律宾位于亚洲的哪一个地理分区。
(3)此次事件原因是菲律宾方面试图在黄岩岛附近海域逮捕2名中国渔民,中国海警接到报警求助电话后,迅速赶往该地区。请写出该地的地理坐标。
(4)菲律宾北部多发旱涝灾害,请分析原因。
(5)请你提出一个有关菲律宾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并作答。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试题。
材料一:2011年11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北京精神对全国文化具有影响带动作用。
材料二:读“北京市简图”和“北京市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
材料三: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建筑所需木料,主要来自南方的川湘赣等地。伐下的巨木顺江而下自西向东运到南京,然后沿运河北上运到北京地区。石料主要来自河北太行山区,这里盛产汉白玉。聪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下了很多眼井,冬季把井水泼到地面上,形成冰层,用旱船载石的方法把巨石运到了北京。
(1)材料一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中心。
(2)①是我国一条著名的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该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 。
(3)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春季多沙尘暴天气,其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为了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危害,内蒙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5)暑假期间,岳阳的小明要去北京游览,结合北京市气温和降水月份分配图,小明出发前应做哪些准备?
(6)旱船载石的方法在冬季使用,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冬季农闲时期,人手劳力多 |
B.冬季降水多,便于行船 |
C.冬季月平均气温0℃以下,冰雪不易融化 |
D.冬季风大,顺风顺水 |
(7)北京附近太行山、燕山等山区也有木材,却要舍近求远,选用南方的川湘赣等地区木材。请用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南方地区木材生长良好的优势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试题。
材料一:读美国本土地形示意图和某地气候类型图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地区2011年10月29日突降大雪,覆盖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等。积雪深度可能达30厘米。这是自1869年以来十月降雪量最大的一次。
(1)美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次降雪范围在联合国总部的 方向。
(3)从图上信息可以推断出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对2点即可)
(4)美国农业的两大特点是(生产、地区)专门化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B处专门发展乳畜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_______。A处发展灌溉农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5)美国墨西哥沿岸地区纬度较低,但是冬季经常出现寒冷天气。根据美国地形特征分析其原因。
(6)与材料一中气候资料相符合的美国城市是()
A.芝加哥 | B.纽约 | C.洛杉矶 | D.休斯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