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某地理兴趣小组以“黑土地上的粮食生产”为题进行了学习。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分布示意图与哈尔滨气候资料图、图2美国中部地区黑土分布示意图与堪萨斯城气候资料图

(1)比较中国和美国黑土分布区的自然特征。
比较项目 |
中国 |
美国 |
纬度位置 |
①_____ |
大约 |
地形区 |
松嫩平原和②_____平原 |
中部平原 |
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主要河流 |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 |
③_____河 |
(2)两大黑土分布区自然特征相似,都位于北半球_____纬度地区,地形以_____为主,气温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_____季,河流众多。
材料二:世界上的黑土地区都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 ,黑土地集中连片分布,粮食单产高,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的 ,调出的商品粮达全国的 。因此,东北黑土地又叫东北粮仓,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石”。
(3)分析东北黑土地商品粮生产的条件及特点,补充完善框图内容。
耕地面积广,黑土①_____ |
粮食产量大 |
东北粮仓 |
作物品质高 |
纬度较高,作物生长期③_____ |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
适于②_____化耕作 |
④_____高 |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
读图填图题:
填出该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 A. |
| B. |
| C. |
| D. |
E.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是:_________
(2)、五带中,地面获得太阳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带。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的是________ 带。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 带。
利用经纬网定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北半球上的是______地,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是_______地,位于南半球上的是_____地,位于西半球上的是_____地。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8分)
(1) 麦哲伦绕过 (大洲)的南端进人太平洋。
(2) 麦哲伦船队横渡太平洋时的航行方向是
(3) 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的次数是 次
(4) 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没有航经的大洋是
(5)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了()
|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
|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
|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 |
|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6)举2个你熟悉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
(7)A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分)
材料1:今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到28N、125.3E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中心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
材料2:台风中心所在地区经纬网图。
(1)台风中心所在海域为图中 处海域(填字母)
(2)图中数码所示陆地或海洋中可能会受台风强烈影响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3) ①处位于(东或西)半球,④处位于带(温度带)。
(4)③处的纬度是 ④处的经度是 。
(5)②处位于③处的 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我国沙尘暴的分布,从时间上看沙尘天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并且有季节的差异。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252次沙尘天气中,发生于2月(农历,以下同)的有59次,3月的有57次,4月的有37次,2~4月共有153次之多,约占全球沙尘天气的61%。
材料二:沙尘暴的形成,除了大风、干旱等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也不能忽视。例如,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人们把采掘药材作为收入的主要途径,过度采挖麻黄、甘草、发菜等,或者采挖多种灌木作为燃料,从而大范围地破坏了植被,长期对草场资源掠夺性利用,盲目增加牲畜的数量,造成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负荷加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土地沙化。
(1)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季节)。
(2)沙尘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地区。
(3)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人为原因是什么?(至少两点)。
(4) 针对沙尘暴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两点)